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速递

如何优化高中教育结构?三个“灵魂提问”和一场教育者“群聊”在这场会议上开启……

发布日期: 2024-12-01   浏览次数 10
 

为响应国家对加强高中学校特色多样化发展的要求,11月29日,以“高中教育结构优化”为主题的“月末咖*汇”第五期活动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活动由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主办,上海教育报刊总社、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协办。


多位高中校长代表、教育研究者、教育媒体人齐聚,共同探讨高中学校多样化及高中育人方式变革的内涵与实施路径,分享各地在高中教育结构优化方面的探索经验和创新实践。


活动的嘉宾致辞及引导性报告、专题发言及专家回应、媒体代表与谈及会议总结等环节,分别由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主任助理邓睿、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刘涛博士、《上海教育》编辑部主任罗阳佳主持。



有关高中多样化发展的“灵魂提问”


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主任李政涛在致辞中对会议主题作解读。为何要优化高中教育结构?他提出,这是为了满足学生个性多样发展的需要,为满足社会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也为适应建设教育强国、推动高中高质量发展的需求。高中教育结构需要优化什么?李政涛谈到,要优化育人过程、育人方式、育人机制等,涉及学校内部治理机制、管理机制的优化,是一项融合政策、理论与实践的系统工程。


上海教育报刊总社副社长赵玉平作引导性报告,围绕会议主题提出了三个亟待思考的问题:一是高中教育多样化发展如何既完成教育强国的时代使命,又坚守教育的基本价值,实现大众教育和精英教育的统一;二是面对受教育人口萎缩的现实,教育成为被选择的公共服务产品的可能性越来越大,高中教育如何提前应对;三是在高中教育改革的现实节奏中,教育者如何在高中教育实践做好回应。

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主任助理邓睿主持本环节



高中特色办学的“热实践”与“冷思考”


“特色办学是让普通学校变得不普通的必由之路。”上海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副会长、上海市甘泉外国语中学原校长刘国华结合甘外的特色办学实践(点击查看相关报道)谈到,高中特色发展要立足“为每一位学生的终生可持续发展奠基”的目标,以独特的办学思想为灵魂,以特色课程体系为支撑,以特色教师建设为保障,以特色文化积淀为根基,以师生品质生活为核心,既要擅抓机遇、创新有为,也要尊重教育规律、坚持育人本原。


清远市第一中学副校长赖桂生介绍,学校作为当地基础教育龙头学校,面对家长把孩子送进更高层次大学的核心诉求,坚持“教育教学”与“全优教育”两手抓。学校优化课程体系,积极探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形式,以学生社团为课程载体,助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突显;优化课堂教育模式,打造以学为中心的课堂;优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密切与相关高校开展合作交流。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黄岳辉谈到,高中特色多样化办学对不同群体有不同的内涵:教育行政部门要在实现教育公平的基础上激励学校办出特色;学校要发挥办学自主性,以课程为核心打造学校特色;教师要积极参与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在促进学校特色发展的过程中实现自身专业特色发展;学生要在学校丰富的课程中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实现个性发展。黄岳辉还介绍了上师大附中以书院制构建学校特色科学教育体系的探索和成效。(点击查看相关报道)


上海市彭浦中学校长陈佳彦分享了学校作为老牌区实验性示范性学校如何焕发新活力的思考。她提到,高中教育结构优化,应提升治校理念,以思想引领全体教师,并找准学校特色发展的方向。学校以“让每位学生都有出彩的舞台,让每位老师都有绽放的机会”为理念,以课题引领高效课堂的打造,以立体课程体系的构建为学生提供多样选择,以丰富学生的经历为目的设计精彩的实践活动,以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为抓手支持学生个性化学习。


清远市博爱学校副校长闫建涛从育人理念个性化、班级形态多样化、课程供给多元化、师资配备优质化四个角度介绍了学校的探索经验。博爱学校以跨学科、多学科、超学科的思维视角,建构联动式课程体系,包括“院士进校园”“名师进课堂”等名家联动课程,“企业家大讲堂”“高科技大篷车”等校社联动课程,艺体特长培养、小语种教育等升学联动课程,旨在提升学生的思维高度和广度。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闵行分校校长赵婷以“变革学习方式建设学术型高中”为主题作分享。为什么很多学生擅长解题却不擅长解决问题?她观察发现,学生把刷题奉为圭臬、教师教学“一言堂”等现象仍存在。为赋予学生更多的学习自主权,上师闵分开展了基于数据分析的循证教研,借助AI帮助教师优化课堂教学,以启发式提问激活学生思维,并给足学生自主思考、探究、表达的时空。学校还通过建设“生态+科创”“戏剧+人文”两类特色跨学科课程,促进学生创新力提升。(点击查看相关报道)


广州大学附属中学英德实验学校副校长胡玉新介绍,学校在“做最好的自己”育人思想的引领下,实施特色教育,打造多元课程,把学校办成人尽其才、人人出彩的主阵地。如基于学校红色基因打造的国防教育系列课程,引领学生强身健体、磨炼精神品质;分层设置高效基础课程、赋能社团课程、个性提升课程,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素质提升,激励学生挖掘潜能、自信成长。


上海市建青实验学校校长罗宇峰谈到,高中教育要帮助学生为接受高等教育、职业发展、适应社会生活做准备。放眼整个高中教育体系,普通高中和职业学校应该有共同的总体目标,并在总体目标的指引下探索差异化发展。不同学校如何把握总体目标与差异发展之间“度”的问题,高中教育应该走向分类发展还是分层分类结合的发展,创建特色高中会否异化为部分学校跳出现有发展层级的手段,都是需要以长期探索来回答的问题。


上海市嘉定区教育学院院长许晓芳谈到,课程是学生培养的载体,要优化课程结构,以学生为中心“从课程走向学程”,探索非连续性课程的设置,基于真实情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她还谈到,AI时代,数字素养已经成为教师的核心素养,在育人模式变革的浪潮下,教师培训的模式也要转变。此外,校长还要加强整合各方教育资源的能力,并通过优化评价价值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刘涛博士主持本环节



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副主任郅庭以教育研究者视角回应各位校长的实践与思考。


她谈到,高中教育涉及学生从青春期到成年的过渡期,以及从受教育者到劳动者的转换期,对学生个体、社会、国家的发展都影响深远,高中教育问题是整个教育的“卡脖子”问题。高中教育的分层发展格局是高中教育精英化阶段的产物,而在如今高中教育全面普及和教育强国建设的背景下,高中学校亟需转换至类型化、特色化发展阶段。她呼吁学校回归教育本原,实现人尽其才、人人出彩的目标。


第1教育



高中教育结构优化的媒体观察


《教师教育研究》责任执行编辑王谈到,一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好的教育离不开好的结构,校长要提升结构化思维能力,站在一定高度审视教育结构。各地、各学校探索特色办学的做法不能照搬,但方法背后的思维可以迁移,值得交流探讨和总结。


上海教育报刊总社上海教育杂志分社新媒体部主任吴华为多位高中校长“代言”,谈到了办学实践中存在的三组矛盾:一是社会多元化的教育需求与相对单一的教育供给;二是高中教育分类发展格局相对弱势、分层发展格局相对强势三是相对单一的评价标准和学校多样化发展需求。


《上海教育科研》主编汤林春谈到,优化高中教育结构,学制多样化是前提,学校类型多样化是核心,招生制度改革是关键,育人方式多样化是本质,评价方式改革是保障。

《上海教育》编辑部主任罗阳佳主持本环节



上海教育报刊总社社长仲立新作会议总结。


他谈到,高中教育改革是教育改革中最具挑战性的部分,优化高中教育结构是其关键。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是教育变革不能回避的重要使命,也是高中教育结构优化应该坚守的逻辑起点,涉及课程结构优化、课堂质量提升、教育评价改革等多个方面。在AI高度重塑和赋能教育的时代背景下,高中学校还要在体制机制建设上形成突破。这些问题都需要教育者在探索实践中寻找答案,也期待教育者携手教育媒体人,为社会理解教育变革之难、汇聚教育变革之力作贡献。

文字:袁曼舒

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编辑:芮德贵

校对:曹铒

责任编辑:吴华


@

关注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

官方微信号:NTCS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