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30日-4月1日,由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主办的全国优秀中学校长教育思想研讨会在泉州市隆重举行。青海湟川中学郑颂校长作了题为“教育:做祖国最需要的人”的教育思想报告并与现场的与会校长代表们进行了互动讨论。前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吉林省教育考试院首任院长、新优教育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总校长李桢教授,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原主任、全国教育干部培训专家委员会秘书长、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院长代蕊华教授分别对郑颂的教育思想进行了点评。
“教育:做祖国最需要的人”是青海湟川中学郑颂校长在38年的教育实践中凝练出的教育思想,郑颂校长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提出“修德、求真、习文、健身”的校训为学校办学的理念,不断实践和践行、书写着具有湟川中学特色的诗与远方。
“祖国最需要什么样的人?”就是有自信、尊道德、讲奉献、重实干、求进取,具有深厚中华底蕴,宽阔国际视野的拔尖创新人才,具备家国情怀,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郑颂校长从“做祖国最需要的人”之思想源起、校训凝练、课程体系构建、中学实践、打好学生“成长底色”五个部分汇报其教育思想的内涵及生成过程。
由父母到祖国最艰苦地方的担当影响与湟川中学爱国和民族救亡的精神感怀,再到一辈子只做教育的情感力量,正是“教育:做祖国最需要的人”的不懈践行。随后,郑颂校长在“修德、求真、习文、健身”的校训凝练基础上,阐述了“立德树人”校本课程体系的构建即学科建设执信“教学本真”、活动育人蕴含“文化素养和精神”、心理教育靶向“健康人格”。在中学实践中,郑颂校长讲到要构塑有胜任力的湟川未来教师;营造校园“修德、求真、习文、健身”的生态;建设“五大校园”,助力从学科知识转向创新素养;构建开放包容的学校文化;建立强大的心理咨询与危机干预体系;携手高校,建设一流创新实践基地等六方面内容。最后,郑颂校长提到面对未来的挑战,最需要的是成为“内心丰盈的个体、积极行动的公民”。基于此,未来学校的使命是:培养学习者的认知能力、自我引导力和社会责任感。教师角色也将发生变化,更多地向引导者和辅导者转变。学校通过“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智能终端”等信息技术与装备,以“智学中心”“创客中心”“乐学中心”建设为着力点,将智慧教育平台、综合管理平台、综合安防平台等碎片化应用进行统整,推动学校内部应用平台的自动化流转,努力促成数字化转型赋能学校的智慧教育。
郑颂做了题为“教育:做祖国最需要的人”的教育思想报告
在交流互动环节,来自江西上饶的校长团队成员提出“教育:做祖国最需要的人”如何在校训中落实和体现?来自重庆的校长团队成员提出“深入探索孩子内心世界,构筑心理安全防线,心理危机干预机制方面学校采取了哪些举措”?还有上海徐汇中学校长团队成员提出“学生和教师如何自学自育?”等问题。郑颂校长团队的回答以做祖国最需要的人之思想源起为开端,提出了教育家精神是一种崇高而深远的教育情怀,它融合了自己两代人到祖国最艰苦的地方,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的奉献精神,自己一辈子只做教育的高尚情怀,发扬了高原人民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高原精神,继承了青海湟川中学诞生于抗日烽火中的救国为民根脉,体现出自己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教育规律的探索、对教育创新的追求。在心理教育方面关于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素养提升及心理健康关爱工程,成立家庭教育家长讲师团,开设家庭教育早读活动,开展系列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等举措,提升了家长、老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健康教育能力,为学生发展,塑造良好环境。最后阐述了学校通过“修德求真、习文健身”的校训为抓手,围绕“一个中心”“两项追求”“三重责任”“四优战略”“五大校园”来构建湟川中学“做祖国最需要的人”的框架体系。聚力打造“立德课程、修身课程、启智课程、怡情课程”四大课程。作为一所以培养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宽阔国际视野为办学目标的名校,青海湟川中学的目标更加明确,就是培养“做祖国最需要的人”。
东北师大附中前校长、吉林省教育考试院首任院长、新优教育集团董事长李桢校长以“以价值引领,成就卓越发展”为题,强调卓越发展的主线是价值领导,而面向未来的学校治理核心应是价值引领!湟川中学坚持价值引领的办学主线,将“做祖国最需要的人”的价值坚守贯穿在体系化的办学思想、结构化的路径设计、务实而丰富的实践探索之中,特别在“立德树人”课程体系的建构中充分体现了学校的特色发展!李桢校长充分肯定了郑颂教育思想所蕴含的文化特质,及在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环境文化中的充分体现!李桢校长以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视角,解读了价值领导模型,主要包括核心层的教育哲学体系,包含理念、愿景、目标、规划,个人价值追求;中观层即流程管理能力和宏观层即跨领域沟通视野等。她高度肯定了郑颂教育思想的理论价值以及青海湟川中学所作出的各种实践探索。李桢校长提出,校长个人的教育思想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教育理论与学校发展历史的有机结合,更重要的是思想要通过课程体系的建构和学校文化的建设两个抓手变成全体教职员工的行动指南,即价值领导。最后,李桢校长希望青海湟川中学乘风破浪,向光而行。
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原主任、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院长代蕊华教授以“坚持与超越,追寻教育该有的样子”为题解读郑颂教育思想。他从郑颂校长38年的教育实践中,对高原缺氧但不缺精神,不缺思想,更不缺成功的探索发出了由衷的感慨。他说郑颂校长38年对教育的坚持变成了坚守,坚守教育的初心,坚守在祖国最艰苦的地方。一辈子只做教育的坚持,呈现了一个有情怀的校长该有的样子。在谈到坚持教育责任时,他认为当前国家把教育的地位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办教育?如何办成教育该有的样子?郑颂校长给我们树立了一个榜样。“修德求真,习文健身”校训的凝练,体现了对教育本真的追求,鲜活的教育实践,展示了教育的定力和育人智慧。郑颂校长在不同的经历中,在不同的学校,不断总结并寻求突破,不断的超越自我。郑颂的教育思想明显超越了只谈学生考试成绩的层面,更多体现了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关注,从立德树人的课程体系的构建,到开放包容校园文化的形成,从价值领导的确立,到对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视,不断超越功利,不断超越经验,在培养一批又一批祖国最需要人的过程中追寻着什么是教育该有的样子。代蕊华教授强调,郑颂教育思想带给我们的重要启示是让我们思考未来的教育,教育应该超越工具性、超越技术至上,学校应该是一个仰望天空的地方,应该对学生友好,应该成为学生喜欢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