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学员风采

刘晓昶:“从性灵滋养到思维创新:为新时代创新人才培养奠基”

发布日期: 2024-05-06   浏览次数 10
 

刘晓昶

北京市第五十七中学教育集团书记、校长

正高级教师,北京市特级校长。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市科协委员、北京市督学。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与培训学院指导专家、首都师范大学、中国民族大学的指导专家。先后荣获北京市先进工作者、首都劳动奖章、北京市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主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多项,著有《从友善用脑到友善教育》等多本著作,在《中小学管理》、《人民论坛》、《中国教师报》等报刊杂志发表论文十余篇。




2024年3月31日下午,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主办的全国优秀中学校长教育思想研讨会在福建泉州隆重举行。北京市第五十七中学教育集团刘晓昶校长做了题为“从性灵滋养到思维创新:为新时代创新人才培养奠基”的教育思想报告并与现场的来自全国各地的校长代表们进行了互动交流。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的指导教师王红霞副教授和上海市市西中学董君武校长分别对刘晓昶校长的教育思想进行了点评。

刘晓昶教育思想研讨会举行


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刘涛博士主持本场研讨会


“从性灵滋养到思维创新”是基于刘晓昶校长深耕教育30年凝练出来的教育思想,本质上反映了她对教育价值、教育目的、育人机制、教育实践等问题的思考与理解。刘晓昶校长从“面向科技高速发展的现在与未来,基础教育应该如何回应教育的时代关切”的问题入手,提出为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奠基,是基础教育的使命。刘校长认为,每个学生都具有创新潜能,培养新时代创新人才,学校要滋养学生创新的性灵、尊重和高扬学生的主体地位,主动发现学生的创新天性,保护学生的创新本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让每一个学生精彩绽放。她从营造宽松的育人氛围、创设自主发展的空间、构建涵养精神的德育体系、强化艺术教育四个方面阐释了在性灵滋养上的思考与探索。又从尊重和高扬主体意识,激发学生“敢创新”的内在动力、培育学生“想创新”的思维张力、提升学生“会创新”的实践能力、发展 “助创新”的教师团队四个方面阐释了思维创新的思考与实践。最后,刘晓昶校长总结道:面对新时代教育要回应未来关切,作为教育者要突破旧的教育观念、教育组织形式、驾轻就熟的教育流程,形成新的教学质量观、新的人才质量观、新的管理职能观,创造充满活力的现代教育治理体系。

刘晓昶做了题为“从性灵滋养到思维创新:为新时代创新人才培养奠基”的教育思想报告


在交流互动环节,针对与会校长提出的“科技教育与性灵滋养的关系”,“面对大班额的课堂如何实现个性化教育”等问题,刘校长及其团队以其教育思想和丰富的实践案例,详细阐述了学校的友善课堂、友善环境、创新课程体系、丰富的实践活动,是如何滋养和保护学生性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如何提供差异化教育的等问题。

刘晓昶校长团队与现场校长交流互动


上海市市西中学董君武校长充分肯定了刘晓昶校长教育思想在回应时代的教育问题所做出的思考和探索。他以“性灵与思维: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两个视域”为核心观点,进一步解读了性灵滋养与创新人才培养的关系。

董君武校长点评发言


王红霞博士认为,刘晓昶教育思想的价值在于把尊重性灵作为育“创新人”的起点,尝试构建中国特色的教育话语体系,丰富了教育学人性假设。同时,为培养“创新人”提供了新范式。形成了育“创新人”的实践机制,即尊重性灵是起点、发展德性是方向、高扬主体是生命立场、培养创新思维是根本路径。面向未来主体解放是关键、应涵养全体教师教育家精神、敬畏道才能更好地滋养性灵。

王红霞博士点评发言


学员学习感悟

刘晓昶校长的主题报告强调从学生的性灵滋养出发,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人才。这一理念深刻影响了现代教育实践,尤其是在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内在潜能的开发方面。首先,性灵滋养是指教育应当关注学生的情感、意志和个性发展。其次,创新思维的培养是现代教育的核心目标之一。刘校长提倡通过开放性问题、项目式学习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和挑战权威,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我从中体会到教育的真正价值在于帮助学生发现自我、完善自我,最终实现自我超越。教育既要关注学生的知识学习,也要关心学生的心灵成长,更要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只有这样,教育才能真正培养出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西南财经大学附属实验中学 邹小晔

刘晓昶校长以问题为导向,提出为培养新时代创新人才,学校要做的就是滋养创新的心灵,尊重和解放学生的主体,主动发现学生的创新天性,保护学生的学习本能,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以此回应时代要求。刘校长在滋养性灵实践中,通过营造宽松的育人氛围,创设生命自主发展的空间,建构涵养精神的德育体系,强化艺术教育呵护性灵,建设滋养性灵的友好环境。在培养创新思维实践中,通过尊重主体意识,激发“敢创新”的内在动力;高扬主体意识,培育学生“想创新”的思维张力;实现主体意识,提升学生“会创新”的实践能力。建设研训共同体,培育“助创新”的教师团队。


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港中学 邹响太

刘晓昶校长所在的北京市五十七中学是北京唯一的飞行员早期培养基地。带领学校进行课程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探索、未来学校建设等一系列的改革创新研究。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兴趣的培养,学校通过丰富多彩的课程为学生拓宽梦想起飞的跑道,学校形成了以国家课程为基础、以校本课程为拓展、以综合创新课程为先导,多元融合、凸显创新的课程体系,既彰显了学校独特的办学理念与方略,又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了开放、个性化的空间,使五十七中学的教育教学成绩突飞猛进。


深圳仙田外国语学校 吴红剑

无论是“性灵”还是“灵性”,从刘晓昶校长的报告中,我们都能深刻感受到她的教育思想中对道的尊重,对生命的尊重。北京市第五十七中学从创设友善环境、高扬主体意识、培养创新思维三个维度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其中该校对学生学习模式的检测,是站在尊重学生视觉型、听觉型和动觉型的学习方式差异的基础上,去重构课堂、改革教学模式。我深刻感受到孩子创造性的呵护需要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深入心、践于行。民族的科技力和创新力的提升,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号上。


深圳聚英小学 陈娟

记得儒家学派曾提出“性灵说”主张,今天有幸聆听了北京第五十七中学刘晓昶校长的主题报告,让我印象深刻。“性灵说”认为:人天生具备善良、道德等品质。社会和教育的作用是引导、培养这种本性,使其得以发挥并实现。刘校长通过友善环境营造、课程整体设计等办学实践,相信学生,尊重学生,激发学生,从而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新时代创新人才培养奠基。北京第五十七中学的教育实践,也印证了“性灵说”之人性的乐观性和人际关系的和谐促进等作用,让教育学回到人性学和关系学的本质,实在醍醐灌顶,妙趣横生。


深圳立雪小学 袁才

刘晓昶校长认为,面向科技高速发展的现在与未来,基础教育应该以承担培养面向未来创新型人才的重担去回应时代的关切与社会的需求。为承担起这一使命和责任,他所在的中学从“滋养心灵”和“创新思维”两大方面作为实施路径去达成,一是顺应和呵护天性:建设友善环境,滋养心灵。二是尊重人性:弘扬个性,高扬主体意识,培养创新思维。最后我以刘校长的展望来表达我学习后的一点心声:“今天,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节点展望未来,基础教育肩负重要使命,学校要继续锐意进取,奋发有为,为国家、为民族、为孩子一生的发展有所担当。”


深圳凤凰山小学 肖国辉

刘晓昶校长关于“从性灵滋养到思维创新:为新时代创新人才培养奠基”的教育思想,让我感受到面对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基础教育是基石,必须承担起培养未来创新型人才的使命。作为教育者,我们要坚信每个孩子都拥有创新的潜能,通过滋养他们的性灵,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思维。同时,我们还应该为他们努力营造一个宽松、自由的友善环境。滋养性灵,不仅仅是提供一个物质上的舒适空间,更重要的是营造一个精神层面的宽松氛围,让学生能够在这里自由生长、自主发展。我们要致力于营造一个充满爱与关怀的教育环境,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这里找到成长的土壤,竞相绽放。


河南省信阳市三小 陈艳

当刘晓昶校长缓缓深情拉开她办学思想如何形成到践行的五彩卷轴时,让每位聆听者深深感受到此校在时间的长河中,历代教育人的智慧印记建构起该校今日的辉煌,站在新时代教育发展前沿,以晓昶校长为首的一群有教育情怀的北京市第五十七中学教育人,接力注入习近平同志倡导的新时代教育家与大先生精神,晓昶校长从性灵滋养到思维创新课程建构,到为培养创新人才奠基的各种路径搭建,再到助力教育创新的诗意画卷的形成,该校的历史的厚重、文化的深選和新时代特质教育的精妙在这里交织。通过刘校长的报告,心智得以启迪,思维受到启发,瞬间都有可能开启自己办学模式新的视角,在思考的旅途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


四川省内江市资中实验小学 李焱


撰       稿:刘晓昶  王红霞

审       核:李政涛  田爱丽

编       辑:舒    扬


@

点击链接或扫码关注官方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