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速递

四川省卓越高中班赴孟刘馆研学教育家精神

发布日期: 2025-03-08   浏览次数 10
 

2025月3月3日至9日,四川省新时代第二期高中卓越校长培训班、四川省第五期卓越高中党组织书记和校长培养项目在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开展阶段集中研修,该班旨在为四川教育“鼎兴之路”造就领军人才。作为培养教育家型校长的重要实践环节,3月7日上午,培训班组织全体学员赴华东师范大学孟刘馆开展专题研学,对话教育先贤、溯源育人初心。

通过馆内珍贵史料与场景复原,学员们深入感悟华东师大创校校长孟宪承“智慧的创获、品性的陶熔、民族和社会的发展”三大教育理想,以及刘佛年校长扎根中国大地构建教育学体系的奋斗历程。学生讲解员生动还原了两位教育大家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白手起家、创办第一所社会主义师范大学的峥嵘历程,促使参训校长将教育家精神与育人使命内化于心。

此次研学通过“精神铸魂—思想赋能—实践转化”的培养链条,助力学员实现从管理者到教育家的精神跨越。


学员感悟

上午培训中心组织我们参观了孟刘馆,通过讲解员从问学报国、创校奠基、传承开拓、追寻创新四个部分的讲解和观看孟宪承、刘佛年两位老校长办学发展教育的纪录片,学习了孟宪承、刘佛年两位老校长毕生致力于推动中国教育事业进步的教育家精神。他们既立足中国现实,又放眼世界的远见卓识和躬行实践,奠定了中国社会主义师范教育的基础,为华东师范大学的建立和发展,为中国特色教育理论和实践的构建与创新,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两位老校长的办学思想和治学精神,激励着我们肩负起教育发展的重任,肩负起中国教育理论实践创新的重任,肩负起教育强国的重任。激励我们积极投身于新时代教育的改革与创新的伟大事业之中。努力争做一个有政治引领力、规范管理力、精神感召力、办学思考力、协同育人力、辐射带动力、变革领导力、贯通学习力的优秀中学校长、书记,为国家和民族培养更多能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唐昭强 内江市第六中学

2025年3月7日,作为四川省第二期卓越校长班成员,有幸前往华东师范大学孟刘馆进行参观学习,此次参观宛如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让我深受触动与启发。踏入孟刘馆,首先通过观看视频了解了关于孟宪承、刘佛年两位先生的介绍。他们作为我国现当代教育史上的璀璨明星,是华东师范大学的创建者与早期发展的引领者,被誉为“共和国老一辈教育家”,并双双入选上海社联推出的首批“上海社科大师”。他们在社会主义师范教育和中国特色教育理论、教育改革实践等领域的开创性贡献,犹如熠熠星辰照亮了中国教育的前行之路。

孟宪承先生提出的大学理想“智慧的创获、品性的陶熔、民族和社会的发展”,为现代大学明确了初心使命,这一理念在当今时代依然振聋发聩,提醒着教育工作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智慧、品德以及社会责任感。而刘佛年先生所主张的“给高校一点办学自主权”“教学质量要大面积丰收”“师范教育要适应新技术革命”等,高瞻远瞩地为中国高等教育、基础教育和师范教育的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其深远影响直至今日仍清晰可见。

作为基础教育工作者,站在孟刘馆中,我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只有不断努力学习和奋斗,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才能更好地履行一名教育工作者的职责。我们有责任和义务传承两位大师立德修身、潜心治学、开拓创新的精神文脉和治学风范,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铸魂强师,努力成为一名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同时,我们也将秉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理念,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为学生的成长成才贡献自己的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曾光福 西昌市第二中学

今天参观孟刘馆,亲见刘佛年先生所著1978年原版《教育学原理》,想起自己1988年在西南师范大学教育系读先生书的情景,眼前呈现出“人的全面发展”六个字。

这部著作字缝间浸着思想解冻的春潮,刘佛年先生用“教育过程即生长过程”重新定义师生关系,讲台不是神坛,课堂应是思想共生的原野,先生倡导“个性解放”,先生说“教育要培养完整的人”。

新时代教育现场:智慧教室里跳动的数据流,与书中“手脑并用”的论述重叠;教育公平讨论声里,回响着“因材施教”的智慧。刘佛年先生这部半个世纪前的著作,为AI时代的课堂投下一道澄明的光。因为真正的教育原理从不过时,它只是等待新的时代赋予新的注解。刘佛年先生用红笔修改的批注仍在生长,那些关于“人的可能性”的思考,正在元宇宙的课堂里绽放新的光谱。


杨鸿 攀枝花市第七高中级学校

身为四川卓越校长班的学员,上午参观孟宪承、刘佛年教育成就陈列馆,我深受触动。馆内陈列的珍贵资料,将两位教育大家的生平与理念完整展现。孟宪承先生深耕教育理论,搭建起坚实的学术框架;刘佛年先生立足实践,探索教育革新路径。他们以振兴教育为己任,矢志不渝。作为校长班学员,我们深感责任重大,要汲取前辈智慧,将其教育理念融入办学治校中,为培育时代新人、推动教育事业发展贡献力量,不负教育使命。


柴文斌 遂宁市第二中学校

参观孟刘馆,内心满是震撼与敬仰。孟宪承、刘佛年两位校长在国家危亡时投身教育,用智慧与担当推动新中国师范教育和教育理论发展。馆内珍贵的手稿、怀表、笔记,静静诉说着他们为教育事业奉献的一生。孟宪承致力于教育理论中国化,刘佛年主编新中国第一本社会主义《教育学》,奠基我国教育理论体系。借助馆内数字媒体交互和虚拟现实技术,更能沉浸式感受他们的教育理念。他们不仅是学术巨擘,更是心怀家国、育人不倦的教育家。走出展馆,决心以他们为榜样,将这份对教育的热爱与执着传承下去,为教育事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


刘川 达州市高级中学校

步入孟刘馆,孟宪承先生“通才教育”的开放格局与刘佛年先生“知行合一”的务实精神,为中学治理提供了历史坐标与现实路径。我深感三点启示:其一,以文化人固本。孟宪承“教育为立人而立”的理念与刘佛年中西合璧的智慧,启示学校需以党建引领价值塑造,构建“经典铸魂、跨学科实践”生态,让教师在学术与人格共生中涵养初心,学生成长为“大写的人”。其二,以改革破题增效。刘佛年田间备课的躬身精神与油印稿上的探索印记,昭示治理需直面真问题:推动“双减”深化家校共育,激活师生内生动力,让教育回归育人本质。其三,以智守正锚定本质。凝视智能展柜,深感技术革新中不可失却人文温度。在人工智能广泛应用中筑牢育人底线,让教育回归“培养完整的人”的本质。


石浩 德阳市罗江区七一潺亭中学


撰      稿:王红霞

审      核:李政涛  田爱丽

编      辑:舒   扬


@

关注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

官方微信号:NTCS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