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13日至15日,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组织了教育部首期名校长领航班、第4、6、7期全国优秀中学校长高级研究班学员共同赴青海海北州开展了支教活动。

支教团队参观海北州祁连县海北第三高级中学
支教团队首先来到海北州祁连县海北第三高级中学,参观了校园环境,了解了学生管理情况,考察了学校在美育方面的特色建设工作,观摩了极富特色的锅庄舞课间操,聆听了林庐山校长对学校文化建设的思考与实践。海北三中的特色建设工作以及精细化的管理等给各位校长与专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接下来,支教团队围绕“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以及“课程与教学改革”两个专题开展了两场主题论坛。

于海北第三高级中学开展主题论坛
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主题论坛中,首期全国名校长领航班学员、来自河南省郑州市第八中学的叶小耀校长以“改进培养模式,培育创新人才”为题,反思了我国基础教育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经验与教训,介绍了郑州八中的有效做法。
来自北京市八一学校的沈军校长以“创新育人模式,引领品质办学”为题作了报告。他从文以化人、景以养人、时以待人、师以导人、管以释人五个方面,介绍了学校在文化建设、课程建设、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管理等方面的改革经验。
在课程与教学改革主题论坛中,首期名校长领航班学员、来自湖北黄石八中的郭茂荣校长做了题为“课堂教学改革几个问题的思考”的专题报告。他围绕着“课堂教学改革最需要什么?课堂教学改革最需要解决什么?课堂教学改革方向在哪里?”三个问题介绍了黄石八中的实践探索。来自浙江省嘉兴一中的孙国虎校长以“创新育人模式,实现学校转型”为题,介绍了嘉兴一中深化课程改革的情况。

叶小耀、沈军、郭茂荣、孙国虎校长做主题报告
海北州教育局局长马成才、祁连县教育工委专职副书记尚海红全程出席了论坛,并对支教活动成效给予了高度评价。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主任代蕊华教授在总结中首先肯定了海北三中理念先进,成效突出,特色明显。他指出本次支教活动更是一次学习活动、一次研讨活动、一次交流活动。来自全国各地校长的报告展示了他们的办学思考与经验,海北州各位教育同仁的奉献教育的精神、对民族教育的理解与践行,值得相互学习与借鉴。两个主题论坛所聚焦的是我们共同关注的学校办学中的核心问题,在面临新高考改革的背景下,这样的讨论更加显得及时、必要。通过深入了解海北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发展的总体状况,这对我们更好地认识我国民族教育富有重要意义。

代蕊华教授做论坛总结
支教团队来到海北州门源县以“学校德育创新”为题开展了第三场支教主题论坛。门源全县中小学校长及教务主任等数百人参加了此次论坛。门源县人民政府康秀莲副县长在致辞中介绍了门源县的教育发展状况,真诚地希望各位校长传授宝贵经验,对门源教育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建议,推动门源教育改革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于海北州门源县开展支教主题论坛
论坛上有5位校长分别发言,阐述了各自对学校德育工作的理解与实践。首期名校长领航班学员、来自新疆石河子一中的卢建新校长在题为“春风化雨育桃李,立德树人芳满园”的报告中,介绍了学校保持特色、发扬优势,弘扬“兵团精神”,延伸军垦文化的德育工作。来自江苏常州市北郊初级中学陈小平校长做了题为“德育变革:教育质量提升的力量!”的专题讲座。来自成都七中的易国栋校长与各位校长共同探讨了“立德树人——学校办学的根本任务”。来自太原12中的冯国雷校长、北京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林卫民校长与大家分享了他对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几点思考。

五位校长分享了德育工作的思考与实践
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主任代蕊华教授在总结中指出,走进门源是此次支教的重要活动之一,本场主题围绕德育展开,在当下更有意义。五位校长分享了德育工作的思考与实践,对我们很有启示。他认为校长谈论德育工作时更应关注价值的引领与示范。他认为校长当下在价值领导方面的问题主要是:第一,表面化;第二,功利化;第三,行政化问题。要提升校长的价值领导则可从以下三方面着手:第一,要注重价值的确立。只有正确的价值观才能引领好学校的德育工作。第二,要注重价值的认同。价值领导不是校长一个人的事情,需要学校各个层面共同的价值追求。第三,要注重价值的践行。不能说一套做一套,要将价值观体现在具体的学校实践中。

门源论坛现场
至此,由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组织的全国优秀中学校长走进青海系列支教活动暂告一个段落。此次支教不仅包括上述9场学术报告,在7月10日,首期名校长领航班的学员还分为3组分别深入了西宁二中、西宁十中和青海师大三附中,通过与校长、学校中层领导、骨干教师、学生座谈以及听评课,对上述三所学校进行了诊断,为学校未来的发展提出了建议。名校长领航班的学员还与部分学校举行了结对仪式,在未来三年内他们将通过学术报告、学校考察、同课异构、跟岗学习等多种方式开展稳定、长期的帮扶活动。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还将利用与青海省教育厅的合作项目,组织专家深入相关学校,开展深入交流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