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速递

直面核心素养,共话校长使命,推动学校变革 ——与名校长面对面活动举行

发布日期: 2017-09-21   浏览次数 464
 

2017年9月16日,来自第10期全国优秀中学校长高级研究班、第56期全国骨干校长高级研究班、首期广州教育家培养工程以及第8期长三角中小学名校长高级研究班的优秀中小学校长、教师进修学校校长、教育学院院长齐聚华东师大新逸夫楼一楼报告厅,与6位当前基础教育领域的知名校长代表举行了对话交流活动。6位知名校长分别是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的校长翟小宁,浙江杭州二中原校长叶翠微,上海市格致中学校长张志敏,浙江省镇海中学校长吴国平,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葛军以及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徐向东。在场的两百余位校长围绕“新高考改革与学校变革”和“学生核心素养与校长使命”两大主题展开了深入的交流研讨。

与名校长面对面活动在我校举行

上海交大附中的徐向东校长和镇海中学吴国平校长分别介绍了沪浙两省首批新高考改革背景下学校所遭遇的困惑,基于困惑的研究与实践探索以及经验总结与反思。南师大附中葛军校长则描绘了江苏省十多年的高考改革探索路径,总结提炼了其主要特征及其对学校教育实践产生的影响,并对未来学校教育应对高考改革所做出的可能变革路径进行了展望。

镇海中学校长吴国平介绍浙江新高考改革经验

上海交大附中校长徐向东总结反思上海新高考改革

南师大附中校长葛军谈江苏省高考改革探索

戚业国教授用“兴趣”、“规则”、“专业性”三个关键词对高考改革与学校变革中的博弈进行了解读。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主任代蕊华教授总结概括了高考改革背景下学校教育的新特点、新挑战,并对学校教育变革中可能的新途径进行了展望。

中学校长培训中心主任总结概括

翟小宁校长从大爱精神、点亮心灵使生命光明善好;聚焦培养与传承文化自信、中国信仰、家国情怀的中国基因等角度分享了人大附中为实现创建世界基础教育的中国标杆的目标而进行了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叶翠微校长则从实践层面建议学生多读经典,在玩中学,倡导学校在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过程中关注家国情怀的培养,提升学生的眼界与心境。张志敏校长则从时代发展、未来世界对人的素养的要求角度进一步解读了学生核心素养,并分享了新时代教育发展人的策略:塑造共通性的社会人格,坚持立德树人;规划专享性的成长路径,发展个性特长;培育独特性的创新素养,培养创新精神。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的校长翟小宁分享了人大附中经验

浙江杭州二中原校长叶翠微倡导学校在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过程中关注家国情怀的培养

上海市格致中学校长张志敏解读学生核心素养

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副主任沈玉顺教授在点评中从“核心素养”与“学校教育实践”、“核心素养”与“未来世界”、“我”与“世界”的关系方面进一步解读了三位校长对核心素养的理解与践行。刘莉莉教授从校长们的价值坚守、核心素养是什么、怎样培养核心素养三个方面总结了三位校长的主题发言,并特别强调通过营造一种氛围、搭建跨学科的学习平台,更新师生、生生关系、更要通过学习方式的变革带来思维品质的提升,从而切实落实学生核心素养。

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副教授刘莉莉点评 

校长们还就新高考改革中的教育教学管理、教师培养、高考改革与未来国家人才战略,核心素养与学科核心素养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发言校长与学员现场交流讨论

此外,6位知名校长还受中心邀请担任首期广州教育家培养工程的实践导师,会议现场还举行了简短而隆重的聘书授予仪式。在未来的两年里,六位校长将和由中心教授组成的理论导师一起共同指导来自广州的18位优秀中学校长总结办学经验,创新教育实践,提炼教育思想,为推动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主任代蕊华将聘书分别授予6位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