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速递

上海民办中小学校长赴澳门教育考察复盘会线上举行

发布日期: 2025-06-24   浏览次数 10
 

为及时巩固澳门教育考察所学,训练抽象概括提炼能力,6月22日晚,上海民办中小学校长赴澳门教育考察复盘会线上举行。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主任李政涛教授,副主任刘莉莉教授,中心党支部书记韦保宁副教授,熊万曦副研究员,主任助理、培训部主任杨全印博士,主任助理邓睿博士,刘涛博士,以及来自上海市民办中小学特色学校第四轮创建的校长代表共同参加会议。12位校长代表围绕赴澳门教育考察“学到了什么?”“改变了什么?”“回去以后可以做些什么?”三个核心问题进行了发言。复盘会议由邓睿博士主持。

刘莉莉教授首先对此次澳门教育考察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她强调此次学习之旅虽然时间紧张但收获颇丰,深切感受到澳门教育的特色与优势。她指出复盘的关键在于将隐性经验显性化,达到迁移和借鉴的目的。她提议将考察成果系统整理成报告或专著,向世界传播中国教育的好声音。她强调将感悟转化为行动才是考察的终极意义,鼓励校长们回校后实践所学,真正推动教育创新。


一、见闻撷英:澳门教育的多元特色


此次澳门教育考察让校长们深刻感受到澳门教育的多元特色与深厚情怀。澳门学校虽规模有限,但充分利用空间,将“小空间大教育”的理念发挥到极致。澳门菜农子弟学校通过艺术、体育等课程激发普通学生的潜能,体现了教育公平的真正内涵。澳门培正中学的课程体系完善,注重因材施教,从兴趣启蒙到专业培养,形成“体验—聚焦—创造”的育人链条,帮助学生从学习者蜕变为创造者。教业中学的“小外交官”课程则将家国情怀与国际视野结合,培养有根有魂的澳门建设者。澳门广大中学校园陈列着学生们视觉艺术作品,自主研发的环保装置、创意编程作品,处处彰显“做中学”的教育智慧。澳门科技大学和澳门大学的课程设计兼顾国际与本土的融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在注重研究的同时,也致力于构建多元师资培养体系,积极回应数字时代对中小学教师提出的新的要求与挑战。此外,澳门教育注重仪式感和细节,毕业典礼上对每位学生的个性化关注,以及校长和教师展现出的教育理想与定力,均让人印象深刻。 


二、认知革新:打破传统教育认知


此次考察改变了校长们对教育的传统认知。首先,打破了“资源依赖”思维,澳门学校在有限条件下仍能办出特色,如澳门菜农子弟学校在有限的空间里打造出精致的教育生态,证明教育质量取决于理念而非硬件。其次,重构了对“教育公平”的理解,公平不仅是资源分配,更是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成长路径,澳门培正中学对偏才、怪才的珍视,以及教业中学通过多元评价让每个学生被“看见”。此外,校长们反思了教育中过度强调标准化的问题,认识到教育应回归“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真实情境中的能力培养。澳门学校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课程和活动,这种“向下扎根”的方式更具感染力。


三、行动蓝图:本土化实践方案


校长们结合各自学校实际,提出了多项行动计划。一是重构课程体系,如计划打造“根脉工程”,将本土文化与家国情怀结合。拟开发贯通式课程,打破学段壁垒。二是优化学习空间,例如计划在校园中挖掘潜力,构建“无边界学习社区”,让校园处处成为探究场所。三是推动教师转型,如推动“陪伴式管理”,校长带头授课,鼓励教师从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成长的协作者。此外,多位校长提到将借鉴澳门的仪式教育,通过毕业典礼、校庆等活动增强师生归属感,并探索科技与人文的融合,开设AI赋能课程,但始终坚守“工具服务于人”的立场。最终目标是打造“让天赋自由呼吸”的学校生态,实现从“育分”到“育人”的转变。


四、专家点睛:教育智慧的深度碰撞


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的老师们对12位校长的发言进行了点评。刘涛博士认为澳门学校秉持“民办公心”理念,体现了教育为公的崇高站位。其次,学校高度尊重教育规律,基于长期数据研究开展科学育人,展现专业精神。第三,学校将礼仪教育落到实处,通过毕业典礼等仪式以礼化人,传承了“礼部治教”的传统智慧。最后,校长们展现出卓越的价值领导力,其教育理想、专业定力与开放包容的情智统一,形成了独特气场,完美回应了“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根本命题。

熊万曦副研究员强调了区域教育比较研究的价值,指出澳门与香港虽同属特别行政区,但教育生态各具特色,这种差异为比较教育研究提供了丰富素材。其次,他赞赏澳门学校在家国情怀教育中的创新实践,认为这种将历史文化转化为现代教育资源的模式值得内地借鉴。最后,他结合澳门培正中学的案例,反思人才培养的多元路径,指出偏科学生通过科创项目或社会调研展现的潜力,提示教育者应超越单一评价体系,探索更开放的育人模式。

韦保宁副教授认为澳门与内地教育各有优势,值得相互学习。首先,澳门私立学校在教师管理自主权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其办学质量不因公私性质而差异,这增强了内地民办学校的信心。其次,澳门学校在课程开发上注重爱国主义教育、传统文化传承及特色课程建设,尤其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值得借鉴。最后,澳门校长们长期坚守办学理念,注重细节管理,展现了卓越的校长典范作用。他提出内地教育应从这三方面汲取经验,加强两地交流,共同提升教育质量。

杨全印博士指出,学校应通过环境创设、课程构建和制度完善等具体实践,将教育理念有机融入场域生态建设,而非仅依靠校长的理念宣导。其次,他提出需理性辨析教育特点与优势的差异,建议用多维视角分析现象本质。最后,他倡导结合历史维度观察教育发展,关注学校在关键节点的策略调整,认为动态演变过程比静态成果更具参考价值。

李政涛主任对此次复盘会进行了总结,他高度肯定了澳门学习之旅的成效,指出此次密集高效的研修活动通过系统性反思,实现了学习价值的深度转化。他从双重维度阐释了复盘意义:从个体发展看,先改变自身,再改变别人,复盘是教育工作者相互启迪的珍贵契机;从团队建设看,其根本价值在于推动学校生态的持续进化,而非停留于任务闭环。他强调,当代教育者应当将复盘思维转化为专业习惯,通过持续锤炼现场学习力、实践转化力和抽象思维力这三项核心能力,实现蜕变。他指出教育智慧的沉淀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基石。基于校长团队的分享,李主任认为此次澳门之行收获颇多:实现了教育价值观的系统性升级,构建起更完整的育人认知框架。对教育本质展开了深层叩问,如对“以学生为本”理念的思考。在细微处见真谛,如澳门学校毕业典礼上教师熟记学生姓名所折射的人文温度。最后,李主任期待校长们将收获转化为持续行动,通过丛书编纂固化经验,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推动教育创新再上新台阶。


撰    稿:阎文鑫

审    核:李政涛  田爱丽

编    辑:舒   扬


@

关注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

官方微信号:NTCS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