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的老师们对12位校长的发言进行了点评。刘涛博士认为澳门学校秉持“民办公心”理念,体现了教育为公的崇高站位。其次,学校高度尊重教育规律,基于长期数据研究开展科学育人,展现专业精神。第三,学校将礼仪教育落到实处,通过毕业典礼等仪式以礼化人,传承了“礼部治教”的传统智慧。最后,校长们展现出卓越的价值领导力,其教育理想、专业定力与开放包容的情智统一,形成了独特气场,完美回应了“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根本命题。
熊万曦副研究员强调了区域教育比较研究的价值,指出澳门与香港虽同属特别行政区,但教育生态各具特色,这种差异为比较教育研究提供了丰富素材。其次,他赞赏澳门学校在家国情怀教育中的创新实践,认为这种将历史文化转化为现代教育资源的模式值得内地借鉴。最后,他结合澳门培正中学的案例,反思人才培养的多元路径,指出偏科学生通过科创项目或社会调研展现的潜力,提示教育者应超越单一评价体系,探索更开放的育人模式。
韦保宁副教授认为澳门与内地教育各有优势,值得相互学习。首先,澳门私立学校在教师管理自主权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其办学质量不因公私性质而差异,这增强了内地民办学校的信心。其次,澳门学校在课程开发上注重爱国主义教育、传统文化传承及特色课程建设,尤其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值得借鉴。最后,澳门校长们长期坚守办学理念,注重细节管理,展现了卓越的校长典范作用。他提出内地教育应从这三方面汲取经验,加强两地交流,共同提升教育质量。
杨全印博士指出,学校应通过环境创设、课程构建和制度完善等具体实践,将教育理念有机融入场域生态建设,而非仅依靠校长的理念宣导。其次,他提出需理性辨析教育特点与优势的差异,建议用多维视角分析现象本质。最后,他倡导结合历史维度观察教育发展,关注学校在关键节点的策略调整,认为动态演变过程比静态成果更具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