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学员风采

陈伟忠:“雅教育:成全生命的教育”

发布日期: 2025-06-26   浏览次数 10
 

陈伟忠

PROFILE

华东师范大学宁波艺术实验学校教育集团党总支书记正高级教师,教育部国培专家。曾荣获浙江省春蚕奖,浙江省教改实验先锋校长,宁波市劳动模范。现任浙江省教育学会实验学校研究分会副会长,宁波教育学会实验学校研究分会会长,宁波市名校长工作室首席导师,宁波大学兼职硕士生导师,宁波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授课专家。第十一期浙派初中名校长班学员,第十五期全国优秀中学校长高级研究班学员。

提出的雅教育已成为省市知名学校品牌,首创四点钟学校社团模式在全国推广,个人专著《校长说雅》,在全国、省市级作专题讲座近三百余场。面向全国“5+3”城市所作的项目化美育专题报告被国家教育行政学院领导点评为“宁波震撼”。




2025年4月15-16日,“全国优秀中学校长教育思想研讨会”在华东师范大学宁波艺术实验学校教育集团隆重举行,华东师范大学宁波艺术实验学校教育集团党总支书记陈伟忠作了题为“雅教育:成全生命的教育”的教育思想报告,并与现场的与会校长们开展了互动讨论。厦门市华师希平双语学校总校长刘伟与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副主任刘莉莉对陈伟忠的教育思想进行了点评。

陈伟忠教育思想研讨会举行


本次研讨由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副主任田爱丽担任主持人。

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副主任田爱丽主持本场研讨会


陈伟忠书记在华东师范大学宁波艺术实验学校教育集团办学实践的基础上,将多年的教经验凝练为“雅教育:成全生命的教育”的教育思想,围绕雅教育溯源、内涵阐述、具体实践三大方面展开阐述。

陈书记首先追溯了雅教育的历史渊源,从“古今之雅”、“中外之雅”和“他校之雅”三个维度汇雅启新,指出雅是以规范为根基、极致为追求、高尚为境界的品格塑造历程。随后,陈书记详细阐述了雅教育的内涵体系的整体建构,呈现出“一体两翼三阶”的鲜明特点,为培养时代新人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一体”为“核心系统”,以品格塑造为内核引擎,驱动学生从行为规范向精神境界攀升;“二翼”为“平衡系统”,左翼“担当”引领学生把认准的事情做到最好,右翼“贡献”指引学生利他、利家乡、利民族国家,“两翼”维持平衡,确保成长不偏航;“三阶”为“动力系统”,三级燃料舱精准发力,一级燃料(规范)用文明礼仪破除行为惯性,二级燃料(极致)以个性潜能深挖实现加速度,三级燃料(高尚)借公益实践点燃精神跃迁。在“双翼”平衡护航下,最终将学子送入"修身利己、达济天下"的星辰轨道,成就兼具底蕴与格局的时代新人。在具体实施方面,陈书记分享了雅教育实施的路径,介绍了学校如何通过常态化场景实现品格奠基,如九点前完成家庭作业、每天10分钟的暮省课等;如何通过项目化挑战促进品格融合,如科技创新大赛、先锋广场建设等;以及如何通过社会化实践催化品格升华,如合一青少年艺术基金、星星点灯艺娃艺行动等。在雅教育的引领下,学生们不仅能够在学业上取得优异成绩,更能够在品德、艺术、体育等多个领域展现自己的才华与魅力。陈书记指出,雅是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雅是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雅是学生的可持续发展,雅是学生对社会的“担当、贡献”,当学生感受到学习不再只是学习,而是一份崇高的责任与使命时,学习、工作也就变得富有生趣和有意义了。

陈伟忠书记做了题为“雅教育:成全生命的教育”的教育思想报告


在交流论坛环节,主持人就雅教育的普适性向陈伟忠书记提问,探讨非艺术类学校如何落实雅教育及其与艺术实验学校的关系。陈书记首先感谢其他校长的建议,明确指出雅教育并非艺术类学校专属,并从质量观(全面发展与可持续发展)、教师观(自主管理与自我发展)、学生观(自主体验与自我管理)三个层面阐述了雅教育的普适性,强调这是任何学校都可实施的教育理念,证实了雅教育的广泛适用性。

陈书记与现场校长交流互动

厦门市华师希平双语学校总校长刘伟以“一位‘雅校长’的‘雅教育’追求”为题,高度赞扬了陈伟忠书记的雅教育理念,认为其中最有价值的观念是“知识本位向生命本位的转型”,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美学和德行范畴,体现了教育的本质追求。刘校长特别肯定了雅教育的四个核心亮点:一是实现了教育价值的根本转向,将教育回归到人格塑造的本真;二是确立了人格自我完善的终极目标;三是通过文化浸润为每个学生打上独特的教育烙印;四是成功实现了古典人格向现代人格的转化。他认为陈书记经过十几年探索构建的完整雅教育体系,包括理念、文化、课程等多个维度,形成了“从古典到现代”的完整育人链条,是一项非常了不起的成就。最后,刘校长高度评价陈书记“一个雅的校长一定能塑造一个雅的学校”,认为雅教育思想既有哲学高度又有实践创新,为当代教育提供了重要启示。

厦门市华师希平双语学校总校长刘伟点评发言


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副主任刘莉莉以“从小雅到大雅的迭代与升华”为题,从小与大之间的关系来看雅, 认为其实现了从“小雅”到“大雅”的升华,超越了形式化的艺术表现,真正达到了五育融合的境界。她指出,雅教育不是简单的艺术技能培养,而是通过“十大品格”的日常浸润,让学生在掌握科技技能的同时,培养出为祖国担当的使命感。刘老师特别赞赏雅教育实现了三个突破:突破形式化,避免同质化,克服短期化,使每个学生都能发展独特个性。她认为“雅教育”既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以柔克刚”的智慧,又融合了西方理性思维,通过“一体两翼三阶”的系统构建,形成了“发于外成于内”的辩证育人模式。最后,她预见雅教育将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流派,不仅能提升个体生命质量,更能为国家民族发展做出贡献,是能让中国教育影响世界"的重要探索。

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副主任刘莉莉点评发言


学员学习感悟

陈伟忠书记分享的“雅教育”,促使我重新审视教育的本质:教育绝非仅仅是知识的简单传递,更是对生命的悉心培育,这引发了我三点思考:

一、学校体系建设,深度挖掘理念内涵是根基。“雅教育”通过钻研“古今之雅”“中外之雅”“他校之雅”,精准定位并深刻阐释自身内涵,为体系化发展筑牢基础。这启示我,构建学校体系时,要深入剖析理念,重视各部分的系统性与关联性。就像我校当前对“陶文化”的挖掘,要让全体师生在统一的理念熏陶下成长,使学校发展规划兼具科学性与前瞻性,搭建起稳固的成长架构。

二、学生品德教育,融入日常学习生活是关键。“雅教育”以“规范、节制、高尚”为核心,借助“一体两翼三阶”体系和十大品格培育,助力学生塑造品格、提升境界、实现价值。我们应将品德教育融入学生日常,通过多元化方式、丰富的活动设计,让品德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发挥作用。

三、探索育人路径,融合先进科技与教学是重点。“雅教育”的“作业家”系统实现个性化教学 ,“暮省课”引导学生反思,实践活动融入品德教育,融合规范与个性、传统与创新。在AI赋能教育的新赛道上,我们要依据学生学习精准数据因材施教,全方位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湖北省汉川市第二中学 鲁小刚

陈伟忠校长的“雅教育”,是一场回归教育本质的革新实践。它不追逐功利化的速成,而是深耕于“人”的觉醒——让教育从知识灌输转向生命滋养,从“育分”回归“育人”。

其核心理念直击要害:教育首先要培养“像样的人”。每日10分钟的“慕省课”,以“日省三品”引导学生叩问内心,将“十大品格”化为具体行动;硬性规定“21点前完成作业”,看似严苛,实则是以规范筑基,让自律成为习惯。这些设计证明:真正的品格教育,不在口号中,而在日常的坚守里。

更可贵的是对“人”的解放。陈湛文同学五项科创大奖的突破,印证了雅教育“从筛选到发现”的智慧:学校不是流水线,而是点燃个性火种的沃土。项目化学习、社会化实践,让品格与能力在实践中融合——如马同学将艺术升华为社会责任,让学习超越功利,成为使命担当。

雅教育的深邃,在于文化根脉与现代精神的交融。它从儒家“修身以正”、道家“道法自然”中汲取养分,又以“一体两翼三阶”体系回应现代需求:既强调规范底线,又鼓励个性绽放;既传承家国情怀,又培养创新魄力。当《长津湖》家书与航天员寄语同台,教育的格局豁然开朗——历史精神与未来使命,共同铸就“雅”的现代人格。

伟忠校长的探索启示我们:教育最美的模样,是让每个生命带着文化基因从容生长,既守正持心,又敢为人先。此谓“大雅”。


四川省宜宾市第三中学校 吴洪洋

陈伟忠校长凝练出来的“雅教育”思想的核心聚焦于对学生“雅”的品质培养,这一理念将教育的目标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更突出新时期立德树人的使命。它不仅注重学生的内在品格、行为举止以及审美修养,更注重“小雅”到“大雅”的升华与提质,追求一种全面而和谐的发展。这种理念提醒着我们,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一场对人性美好与高尚的引领。

在此,我认为“雅教育”更重要的是先在教师方面立“雅”,这就彰显教育家的气质——培养内心善良、气质优雅的学生,教师要有高尚的品格和优雅的气质,用自己的优雅去影响学生,改变学生,直接体现教育家精神中“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教师的“雅”不仅包括外在优雅,给学生以美的熏陶与示范,也包括内在优雅,有品位、有格调、有追求,更需要教学优雅,能以艺术的方式呈现知识,以美的形式唤醒学生,成全生命教育。


普宁市占陇镇桥柱初级中学教育集团 杨舜鸿

“桃红又是一年春”,暮春时节,在风起潮涌的宁波聆听儒雅的陈伟忠书记侃侃而谈雅教育。30分钟的报告,由古及今、由中而外、由人及己,系统溯源又深入阐释了在他教育生涯中逐渐清晰而凝练的“雅”教育思想;夯实基础、绽放个性、挺膺担当则是层递地展现了“雅”教育的具体实践路径。

教育,贵在成全。陈伟忠书记以三个融合努力实现成全生命的“雅”教育。

一是知识能力和生命本位的有机融合。两个举手制度,精确的分层推送,以确保21点之前完成作业;做法和知识能力、提高质量相关,但做法背后是关注每个生命本体的理念。

二是空间课程和人格完善的有机融合。先锋广场的英模展示,每天十分钟的暮省课程相得益彰,让孩子不断在与空间对话、与他人对话、与自我对话中反躬自省,完善人格。

三是关注个体和完成群体的有机融合。马同学的故事是个案,由这个个案带来了学生群体的责任、担当的培养。

什么是成全生命,什么是成全生命的雅教育,答案是让人成为人,让人成为不一样的人,让人成为时代新人!


浙江省湖州中学 蔡轶佳

陈校长的“雅教育”理念以中国哲学为根基,将美学与德行人格相融,构建了“雅致校园、儒雅教师、高雅学生、和雅家长”四位一体的育人生态。其核心在于从“知识本位”转向“生命本位”,以审美塑造与人格完善为终极目标,既呼应儒家“君子安雅”的传统,又赋予“雅”现代性内涵——从古典人格向“全面发展”与“个性突出”转化。这种对教育本质的回归,令人触动:它不仅是理论的重构,更是对功利化教育的突围尝试。

陈校长的实践路径——“雅课程”“雅德育”等,以艺术教育调和人性,倡导“成全生命”的育人目标,与杜威“教育即生长”的理念不谋而合。然而,雅教育的落地需直面现实挑战:如何在应试框架中让“雅”不沦为点缀?课程设计需兼顾理念与量化评估,教师素养需系统性提升,家校协同更需破除“唯分数”的惯性。虽然“雅”无法涵盖所有现实需求,但教育的价值恰在于在粗粝中播种优雅,在规范中孕育自由。雅教育的意义,或许不在于全然“雅化”,而在于为生命点亮一束超越功利的精神之光。


舒兰市第十六中学校 王晶

陈伟忠书记围绕“雅教育”,追“雅”根,溯“雅”源,选用五个校园里“活泼泼”的故事,展现了一位办学者的独特追求。由艺生雅,顺理成章;雅艺共振,让我们预见未来。我体会有三个方面值得学习:

一是“雅”是规范也是自由。从古之雅“合乎礼仪”,到今之雅“尊重融合”,把“雅”的时代新义彰显出来。

二是“雅”是个体示范也是群体风貌。陈书记本身就是“雅言雅行”示范者,其人风度儒雅,其言温文尔雅,其思想智趣典雅。

三是“雅”是审美追求也是价值求索。雅正和谐共生,是美学与道德融合统一。其不满足于“知识本位”,呈现出办学审美的高位追求;更在“英雄馆”里向“生命本位”转型,雅人之雅,雅雅与共。这是难能可贵的!


南京江北新区浦口外国语学校高新分校 金叶


撰      稿:陈伟忠

感悟整理:阎文鑫

审      核:李政涛  田爱丽

编      辑:舒   扬


@

关注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

官方微信号:NTCS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