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学员风采

辛万香:日新教育:日新日进,知达行明

发布日期: 2025-07-03   浏览次数 10
 

辛万香

PROFILE

吉林省实验中学党委书记、校长。教育博士,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吉林省高层次人才(B类),吉林省劳动模范,吉林省第十一次、第十二次党代表,吉林省创新拔尖人才,吉林省优秀教师,吉林省新时代中小学名校长,吉林省教育科研型名校长,吉林省巾帼建功先进个人。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长白山教学名师,吉林省化学教育学会副理事长,吉林省化学学科带头人,东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2022年《基于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的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制度的重构与实践》获吉林省基础教育成果特等奖。




2025年4月15-16日,“全国优秀中学校长教育思想研讨会”在华东师范大学宁波艺术实验学校教育集团隆重举行,吉林省实验中学党委书记、校长辛万香受邀参会,作题为“日新日进,知达行明”的教育思想报告,并与现场的与会优秀校长代表进行了圆桌论坛互动讨论。浙江省镇海中学校长吴国平和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港澳台与海外教育研究主任万恒,分别对辛万香的教育思想进行了点评。

辛万香教育思想研讨会举行


本次研讨会由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邓睿博士担任主持人。

邓睿博士主持辛万香教育思想研讨会


辛万香书记深耕教育领域多年,结合其在长春市十一高中、长春市实验中学、吉林省实验中学三十年工作经历中对教育的持续思考,凝练出了“日新”的教育理念。辛万香书记从“日新教育”的缘起与发展,内涵与实践,动力与保障,反思与展望四个方面做了教育思想的系统阐述。

辛万香书记源于对时代需求的深度洞察、个人成长经验的反思以及面向未来教育的理念构建,分享了日新教育的缘起与发展,明晰了日新教育从教育实践到理念生成再到实践落地的逻辑过程。关于“日新教育”的内涵,辛书记从核心理念、基本特征、发展目标、价值追求、实践路径五个维度进行了阐释。日新教育以“日新日进,知达行明”为旨归,以“日厚其德、日增其智、日长其能、日进其明”为目标,致力于培养志向高远、心系家国、坚毅担当、追求卓越的创新人才,倡导教育以动态更新的内容、创新驱动的实践和开放共生的生态,构建一个日新日进、知达行明的教育生命体。

辛书记重点汇报了吉林省实验中学从“优化课程体系”“深化课堂改革”“焕新学习生态”“重塑师生关系”“完善教育评价”五方面对日新教育的践行情况,并结合办学实例对日新教育理念下的“教与学”的关系进行了系统阐释。对日新教育思想指导下,学校“日新日进”立体课程体系,“一核三基四翼八课程”德育体系,“对话教学下的体悟式课堂”教学范式进行了具体生动的介绍。并对日新教育的实施动力与保障做了分析,对日新教育的未来发展做了展望。辛书记结合学校在党组织领导下的治理体系建设、教师队伍专业化培养、课程资源平台建设、学校育人文化营造、家校社共育方式变革等五大方面分享了日新教育理念下的办学成果。辛书记表达,未来对日新教育在锚定国家战略,增强教育支撑力;培养创新人才,构建未来竞争力;融合智能技术,升级教育变革力方面充满信心。

辛万香书记作题为“日新日进 知达行明”教育思想报告


在圆桌讨论环节,主持人邓睿博士和与会的四位优秀校长与辛书记共话“日新”。贵阳六中党委副书记、校长张霞,石家庄二中党委书记宋伟,就日新教育理念下学校治理的“变与不变”问题分享观点,深刻诠释了日新教育的实践内核。上海市松江区第六中学、第七中学校长丁玉,湖北秭归县实验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颜克琼,就日新教育如何在不同的学校尤其是薄弱学校生根发芽谈了自己的启发和经验,肯定了日新教育的现实价值。在讨论过程中同时也提出了日新教育如何进行评价及有可能面临的困境等问题,留待辛书记在实践过程中继续深入探索。

邓睿博士、辛万香书记与四位优秀校长交流互动


浙江省镇海中学校长吴国平以“践行日新教育,走向教育自觉”为题对“日新教育”进行解读。吴校长认为日新教育体现了追求卓越、止于至善的生命自觉,展现了适性扬才、作育英才的育人自觉,彰显了多元开放、系统整合的生态自觉。为教育同行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吴校长认为教育贵在成全,辛校长的“日新教育” 始终将学生放在中心位置,实现了更高质量的教育公平。

吴国平校长对日新教育进行解读


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港澳台与海外教育研究主任万恒以“日新教育:小满胜完全”为题对日新教育进行点评。肯定了辛书记自身从卓越的教师到卓越校长,从育人个体到育人体系的蜕变升华中体现出的日新精神。并提出了日新教育需要关注的四个突破点:思维惯性突破,管理能力补缺,心理资本提升,关系网络重构。万恒主任分享了对AI时代人的现代化问题、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及课堂教学学习模式的深度思考,并从国际视野角度提出对日新教育要对准国际人才标准、强化学校特色育人的期待。

万恒主任对辛书记教育思想进行点评


辛万香教育思想研讨会不仅是对“日新教育”思想的深度探讨,更为新时代基础教育改革提供了宝贵范式。这一理念的推广,将助力更多学校构建适应未来的教育生态,培养兼具家国情怀与创新能力的时代新人。其价值不仅在于当下的变革,更在于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让每个教育者都能在“日新”中实现育人使命的升华。


学员学习感悟

辛校长从一名普通教师成长为教育管理者,再到一所名校的掌舵人,还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接见,她的教育生涯本身就是“日新”的生动写照。她的人生历程和教育实践告诉我们教育者的生命自觉是教育质量提升的根本动力,强教必先强师,我们需要着力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只有当教育者自身成为“日新” 的典范,才能真正引领学生走向卓越、走向幸福、走向未来。

辛校长的教育思想给了我们启示,教育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业,而是一场持续的自我革新与超越。不变的是教育本质,变的是教育方法,只有不断优化课程体系、深化课堂改革、焕新学习生态、重塑师生关系、完善教育评价,才能永葆教育的源头活水和生机活力,才能培养出有个性、有责任、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湖北师范大学附属初级中学 刘咏华

吉林省实验中学辛万香书记关于“日新教育”的分享,是以时代需求为锚、以生命成长为本。她提出的“日新日进,知达行明”理念,既是对中华文明“苟日新”智慧的创造性转化,更是对教育本质的深刻洞察。

从构建新型学习生态系统,到重塑师生关系、完善教育评价,再到党建引领与家长协同,每一项举措都紧紧围绕学生发展,切中教育改革的关键。其中,将学习空间拓展至校外科研生态圈,打破传统学习边界,给学生提供了广阔视野与丰富资源。在师生关系重塑上,变教师权威为学习伙伴,让学生从被动转向主动,激发了学习内驱力。完善教育评价体系,实现从育分到育人的转变,真正关注学生全面成长,处处彰显着“动态更新”的教育哲学。特别是“五育融合三层进阶”课程模型与“三维学习生态”构建,为落实“五育并举”提供了实践路径。

 日新教育理念与南开校训“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相得益彰。作为教育管理者,当秉持公正、包容之心,在坚守育人初心中实现动态革新,以更开放的姿态拥抱变化,在守正创新中构建面向未来的教育新生态。


天津市第二南开学校 孙茁

通过学习吉林省实验中学党委书记辛万香在全国优秀中学校长教育思想研讨会上的报告,我对“日新教育”理念有了深刻理解。辛书记从缘起与发展角度阐述了日新教育的历史脉络,强调其是在时代需求与教育使命驱动下逐步形成的。
    她提出的日新教育的核心内涵在于追求持续进步,倡导知行合一。它不仅要求学生在知识层面不断积累,更注重培养其品德修养与实践能力。辛书记详细介绍了该理念在学校的具体实践路径,包括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方法改革以及评价机制优化等多方面措施,这些都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宝贵学习经验。
    在动力与保障部分,辛书记指出健全的制度支持和强大的师资队伍是实现日新教育目标的关键因素。而反思与展望环节,则展现了对未来教育发展的深邃思考,激励我们以开放心态迎接新时代挑战,推动教育事业迈向更高层次。这让我认识到作为学校管理者、教育参与者肩负的重要责任,需努力践行日新精神,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海口市琼山东昌学校 陈川

当创新成为呼吸般的寻常,教育便拥有了滋养生命的无限可能。辛万香校长深耕杏坛三十载,以“日新日进”为精神坐标开辟出“知达行明”的教育航道。

辛校长将“动态更新与终身发展”核心理念织入办学经纬。她构筑持续生长的动态场域,优化课程体系,深化课堂改革,焕发学习生态,重塑师生关系,既有知识传承的厚重根基,又为个性舒展留出自由生长的空间。化学方程式在实验探究中生辉,人工智能在学校生根发芽,145名优秀飞行员从这里展翅守护苍穹……我们看到的不只是“日新教育”的成果,更是生命拔节的清脆声响。

辛校长的“日新教育”思想,也提醒着我将创新根植于校园日常,书写可触可感的校园故事:多维赋能体系的构建需立足学生真实需求,教育内涵创新当根植文化土壤,育人生态优化要着眼终身发展。惟其如此,“处处精彩、天天多彩、人人出彩”的教育图景方能渐次展开。

在日常中创新,在行动里积蓄力量。我相信,当校园真正成为滋养创新精神的沃土,日新日进,每个生命都会向着星辰大海生长。


淮安市淮阴开明实验学校 王春燕

辛万香教育思想的核心是“日新日进,知达行明”,这一“日新”教育“新”在“日有更新”、“突破创新”和“全员向新”,我深受启发,感悟有三:

“日新教育”践行着一种育人方式。行而有思,思而行远,落实规划纲要,创新育人方式,需要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在日新中积累,在实践中进步,把理念和经验转化为育人的成果,学校以课程为载体,以课堂为阵地,依托“家校命运共同体”,开启新的育人方式的转变。在这里,师生不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问题的解决者、实践的深耕者、思维的反思者、自我的超越者,在这里,教育最终指向的是培养终身学习者,在不确定的未来中,始终保持更新、探索与进化的能力。

“日新教育”传承着一种育人精神。培养学生“日新”精神,成就其学业与人生。无论是勤学,还是修德,贵在持之以恒,知识无限,学无止境,而生命有限,“日新”精神更具意义,珍惜当下,注重当下生命质量,才是对生命负责任的态度。“日新教育”也就是要培养学生谦虚谨慎、勇于反省、追求卓越的一种精神品质。

“日新教育”彰显着一种育人样态。未来的一切都是未知的,可变的,“日新教育”赋能未来,必将打造森林般的教育新样态。太阳每一天都是新的。生活中,每一个孩子都有独特的想法,而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呵护孩子的奇思妙想,培养创新型孩子,我们的教育,以“日新”为魂,孩子的生活便充满了灵动与多彩,学校里方显得开放与包容,这就是未来校园动态革新、创新驱动、开放共生的教育新样态。


湖北秭归县实验中学 颜克琼

本人有幸聆听了辛万香“日新教育”教育思想报告。受益匪浅,感悟颇深。

一是紧扣时代的主题,诠释育人内涵:她的教育思想,诠释了以日新的态度拥抱技术变革,以日进的精神深化文化认同,以知达的视野拓展认知边界,以行明的要求坚守育人本质等四个方面的深刻内涵,给予教育者时代的启迪。

二是顺应时代的要求,创新育人路径:她的教育思想,从学校画像、教师画像、学生画像出发,围绕为何育人、怎么育人,在优化课程体系,深化课堂改革,焕新学习生态,重塑师生关系,完善教育评价等五个方面务实创新,完美实践,赋予了在日常中创新,在行动中积蓄力量的育人经验。

三是回应时代的关切,变革育人方式。她的教育思想,从资源的获取、文化的建设、家校社共育等方面,围绕“日新、创新、向新”三大要素,推动育人方式变革,取得良好效果,回应当下育人方式变革的的要义和借鉴的有效方式。


习水一中 袁勇


撰      稿:辛万香

感悟整理:阎文鑫

审      核:李政涛  田爱丽

编      辑:舒   扬


@

关注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

官方微信号:NTCS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