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作为首个以“教育强国”为主题的国家行动计划,进一步明确了教育的育人功能与崇高追求。2025年4月15日至16日,由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主办的以“落实规划纲要,创新育人方式”为主题的全国优秀中学校长教育思想研讨会在华东师范大学宁波艺术实验学校举行。
16日上午,“李德安教育思想研讨会”成功举办,包含三块内容:一是由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中学党委书记李德安面向全国学者、校长分享教育思想:《润泽教育,适切成长——走向“智趣共生”的教育》。二是由来自全国各地的四位优秀校长与李德安书记开展圆桌论坛研讨。三是先后由北京八一学校党委书记沈军、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戚业国和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主任李政涛对李德安教育思想进行了精彩的点评。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领导、学者和来自全国各地优秀学校校长(书记)代表参加了此次研讨会。
此次研讨会由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主任助理、培训部主任杨全印博士主持。
李德安书记的教育思想源于传承发展,蕴于课堂变革,融向价值领导,寻向止于至善,具有四方面特征:一是逻辑递进且完备,从理论溯源到实践落地,再上升至价值引领与未来展望,形成闭环。二是多维融合,历史传承、中西哲学、学科交叉、技术赋能等多维度交织。三是案例支撑,以四大典型案例具象化理念,增强实践说服力。四是动态发展,强调教育思想的开放性,指向持续创新与适应未来。
(一)思想渊源:传承与发展
曲靖一中成立于1913 年 3 月 22 日,是一所百年名校,前任校长李晶植根于百年一中的育人理念,提出了“润泽教育,自由生长”的教育思想。李德安书记接棒引领学校发展,学校新发展是从润泽教育进一步全面拓展到每个人被看见的办学思想的生长延续,是从润泽到适切的顺势而为。“润泽”是滋养、谦逊和包容的水德隐喻,显现自然生成、顺势而为的教育内涵;“适切”包含适时切实、适境切入、适度切合三层含义,是儒家先贤、西方教育改革先驱教育思想的现代凝练与本土化哲学印证;“智趣共生”创设融合智慧与趣味的教育生态,是朱熹“格物致知”的现代诠释。
(二)实践路径:课堂变革
李德安书记的教育思想由课堂变革中生长而来,课堂彰显的是智慧和趣味。基于“守正”,不断创新,使课堂富有多重体悟,思维由低阶不断向高阶迈进,使深度学习真实发生。智趣共生的课堂打破课堂上师生的授受关系,建立共同学习、共同讲述、共同思考、共同探究,甚至共同质疑的学习共同体,以智趣为依托,延续每一位学生的思绪,创新课堂模式和高效学习范式,即:“套课教学模式”和三段式进阶学习范式。
(三)价值引领:育人生态构建
李德安书记指出:“润泽教育,适切成长”是从学生“我”的视阈为出发点。看到学生所看到的,想到学生所想到的,思到学生所思到的,眼里有人,看到每一个个体的孩子,让每个孩子在适合的土壤里成长,绽放出自己的花朵。将“智”与“趣”深度结合,推动教育从知识传授向素养培育转型,构建了以拔尖人才培养、爨文化特色育人、红色基因传承、技术赋能教育为典型案例的育人生态,实现了以文化为魂、科技为翼、兴趣为引,将学习升华为生命成长的主动探索,以多元路径构建“润泽教育,适切成长”的教育生态。
(四)开源发展:寻向止于至善
一种好的教育思想,其价值不仅是引领一所学校的发展,还应具有开源性,实现与教育现代化进程的同频共振,与育人范式革新的深度契合。李德安教育思想推动育人方式变革,于学生层面,学生从“惰性知识”走向“实践应用”,从“以问题为导向”走向“以提出问题为导向”;于教师层面,教师从“一种方法教育多个学生”走向“多种方法教育一个学生”,从“育分育能”走向“育人育己”;于校长层面,校长从“理实割裂”走向“理实共生”,从“适应变革”走向“主动求变”,让教育的未来真正实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智趣共生”。
研讨会第二环节以圆桌论坛的形式,由山西临汾一中第一附属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李霞,黑龙江大庆实验中学校长张云杰,宁夏西吉县第七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余景润,黑龙江拜泉县第三中学校长王强和李德安书记一道,进行李德安教育思想圆桌研讨。
圆桌论坛针对“教育思想传承中‘自由生长’与‘适切成长’的关联和传承点”“促进学生多元成长以及促进学校多样化发展样态”“教育思想蕴含的育人育分价值”“教育思想的课堂变革导向”“学校如何为学生提供最适切的教育”“教育思想中蕴含的‘爱’和‘真’”进行了深入地讨论,将李德安教育思想引向了在不同地域、不同学段、不同环境、不同生源下对学校教育实践的思考,进一步丰富了思想的内涵。
研讨会第三环节由三位专家、学者对李德安教育思想进行点评。
沈军书记以“从森林走向树木”为题进行点评,他指出:“润泽”思想衍生于“上善若水”的理念,其“至善”“至柔”“至刚”“至广”“至勇”“至活”“至韧”“至美”的特征,均可以在李德安教育思想中找到对应的体现。“自由生长”就如“好的教育是森林的样子”,万物作焉而不辞,“适切生长”就如“好的森林是生长的样子”,万类霜天竞自由,是由广到深、由大到小、由外到内、由优到精的思想发展与传承。他感动于李德安教育思想在传承中发展,感动于思想源自课堂,感动于以生本位思想做教育。他震撼于对以“我”的视域为出发点的教育的辩证思考,震撼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更具系统性,震撼于贯穿始终的“智慧+兴趣”。他认为有三个精彩之处:一是理解深刻的课堂文化,二是践行扎实的教学创新,三是认识学习,探索方法。李德安教育思想是开源的,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戚业国教授以“以‘智趣共生’实现润泽与适切”为题进行点评,他指出:李德安教育思想立足于课堂,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实践力,润泽是生命关怀,适切是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耦合,智趣是落实润泽、实现适切的途径方法。原有教育体系下多年实践积累的“反智”和“无趣”是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的最大绊脚石,原有教育模式失去了生存的土壤,教育需要“更智”“更趣”,以适应社会人才需求、高考命题方向和原则、新时代学生的时代之变。构建“讲思结合”的智趣共生教学模式、创新的“套课”教学模式、生本的三段式进阶学习范式就是实现教育“智趣合一”的高效实践路径。李德安教育思想强调价值方向的选择,以智育人,育智慧的人,实现学生辛勤付出、“苦”中有乐的趣,形成了独有的做法和经验,是一套完善的、成熟的、有趣的思想理论体系。
李政涛主任以“如何让校长的教育思想长久留存且传之久远?”进行点评,他充分肯定了李德安教育思想的价值和主张,并结合教育思想进行了系统地指导,他指出:校长的教育思想长久留存且传之久远,要清晰展现教育思想的价值,明确核心主张;要精准定义概念,确保思想内涵的清晰;要高度凝练,以简明的表达增强生命力;要呈现思想的坚实依据,体现传承、扎根和未来;要有典型案例,用生动的故事和典型事例作为教育思想传播的有力载体;要“理(论)实(践)共生”,走向政策指引下理论与实践的双向滋养、双向转化、双向建构。李德安教育思想显然具备了这些特质。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主任李政涛教授作点评
李德安教育思想以“润泽”为根,融滋养、谦和、包容于育人血脉,让课堂化为生命拔节的沃土;以“适切”为纲,循时、境、度三维平衡之道,汇中西教育智慧,织就因材施教的经纬;以“智趣共生”为魂,破学科壁垒而立思维新境,融格物致知之智与创新实践之趣,催生智慧激荡的生态场域。
这一思想体系,既深植文化传承之根,又勇立科技赋能之潮,以生为本、向未来而兴,在守正创新中锤炼核心素养,于动态生成中激活创造潜能。它引领学校从历史积淀中汲取力量,于时代浪潮中锚定航向,以“适切成长”呼应个体发展需求,以“智趣共生”回应强国战略使命,为教育注入生生不息的活力,在中国基础教育沃土上,谱写润泽无声、适切有为、智趣交融的崭新篇章,祈为教育强国伟业注入磅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