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上午,代表团首先访问了泰国曼谷市岱密中学。泰国曼谷市岱密中学隶属于泰国曼谷市第一教育区,是泰国教育部辖下的一所国立男子中学,学校成立至今已有126年的历史。岱密中学坐落在曼谷市金佛寺内,2000年岱密中学被泰国教育部授予“曼谷市华文教育中心”,后又被泰国基础教育司授予“曼谷市华文素质教育推广中心”称号。2006年泰国岱密中学与天津实验中学建立了全球第一家孔子课堂——岱密中学孔子课堂。校方代表田克君校长向代表团重点介绍学校通过孔子课堂、通过中华文化体验中心促进当地学生汉语语言学习之外,还积极推动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模式探索。
泰国岱密中学校方代表田克君校长向代表团介绍学校发展历程
泰国岱密中学校方代表田克君校长向代表团介绍中华文化体验中心
7月28日下午代表团访问了中国驻泰国大使馆教育组和中外语言合作与交流中心-曼谷中心。中国驻泰国大使馆许兰参赞向代表团介绍了近年来华文教育在泰国的发展机遇,和各方所肩负的责任;通过语合中心主任赵燕清先生了解到语合中心-曼谷中心最近几年的工作重心及其面临的挑战。
代表团团长周傲英教授向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曼谷中心赠送华东师范大学旋转明灯
7月28日下午,代表团还访问了泰国华文教师公会。泰国华文教师公会赵明光副主席表达了欢迎之意,认为华文教师公会有责任和义务把泰国华文教育发展得更好,影响力更大,呼吁多方助力的同时,也期待得到华东师范大学的支持。公会郭晓辉总干事重点介绍了《泰国华文教师可持续发展五年计划》。泰国华文教育教师公会总会长罗铁英则从多个角度分析了泰国华文教育可持续发展计划实施过程中面临的挑战,提出了与华东师范大学合作交流的方向:设计和实施培养华文教育人才的“教师摇篮计划”、急迫需要的数学老师教学能力提升、76所泰国华文教育学校校长领导力培养等,共同探索人工智能时代泰国华文教育的新模式。
代表团团长周傲英教授表示,中文教学智能化是一个大趋势,通过人工智能化的“语伴”与学生对话交流,实现浸润式语言学习,尤其是“语伴”的情感互动,提升语言学习有效性,更强化在文化场景中的交流,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主任李政涛教授在回应中强调了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的发展使命与培养目标,称赞泰国华文教师公会为泰国华文教育做出了重要贡献。希望后续通过培养校长的思想力、变革力与辐射力,尤其是提升校长的课程变革领导力、教学变革领导力和教研变革领导力等方面,加强合作交流。
教师教育学院院长代蕊华教授则认为,当前华东师范大学已经和多个国家探索了中文、数学等学科教师的培养与交流,共同促进人工智能时代学习的改革。教师教育学院也可以支持泰国华文教师通过学历、非学历继续教育提升教学知识与能力。
泰国华文教师公会会长罗铁英向代表团表达加强合作与交流的意愿
7月29日上午,代表团访问了泰国中国国际学校。泰国中国国际学校学生用舞狮的方式欢迎代表团的来访,用中文古诗词的朗诵、中文歌曲汇报了过去一年的学习结果,学校负责人则向代表团成员展示了学校管理、课程建设、家校合作、教学评一体化等多种成果。齐斌博士则以自问自答的方式,提出了未来学校的三个思考及应对,第一如何在泰国开展中国课程的国际化,第二如何在泰国实施中国课程,第三如何在泰国提升中国课程标准,将中国现代化教育理念更为广泛的传播,在泰国夯实中国现代化教育的根基,让世界了解中国,推动中国现代化教育的发展。
7月30日下午,代表团在泰国格乐大学与其师生共同探讨“人工智能与高等教育融合创新”的趋势与策略。华东师范大学原副校长、智能+研究院院长周傲英教授分享的主题是“人工智能时代的全民计算机科学教育”;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院长代蕊华教授分享的主题是“新时代师范生公费教育的新探索”;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主任李政涛教授分享的主题是“面向新质未来,创造新质教育,培养新质之人”;华东师范大学戚业国教授分享的主题是“数智时代高等教育的新挑战”。
泰国格乐大学陈国辉教授则分享了“如何突围AI时代下艺术设计创新的路径和可能”;澳门科技大学李小耶博士分享了“数字图形的语言与变迁”;泰国格乐大学国际学院工程系主任廖博毅博士分享了“人工智能时代下应急科技发展与应急教育探析”,学者专家从不同视角分享了自己对人工智能时代教育的思考,引发了不同的思想碰撞,但达成的共识是,AI时代的来临意味着一个智能化、自动化程度更高的未来,它将深刻影响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社会结构,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教育者需要肩负引领创新的使命与责任。
正如代表团团长周傲英教授在回答泰国格乐大学学生的提问时指出,教育要解放思想,发展想象力,将勇气、冒险、创新精神植入生活、科研探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