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速递

弘扬教育家精神 创新育人方式——庆祝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成立35周年暨上海市民办尚德实验学校高质量发展研讨会顺利举行

发布日期: 2024-10-26   浏览次数 10
 

 弘扬教育家精神

       创新育人方式

庆祝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成立35周年

暨上海市民办尚德实验学校高质量发展研讨活动

2024年是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实施“元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精神指出:教育需要紧紧锚定党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充分发挥基础教育在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的奠基性作用。面向“强国建设、教育何为”的时代课题,教育强国建设必须通过高质量教育来实现,在教育理念、教育手段和教育环境等全方位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10月24日,为庆祝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成立35周年,结合当前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的时代诉求,围绕创新育人方式这一教育变革主题,“弘扬教育家精神 创新育人方式”研讨会在上海市民办尚德实验学校举办。本次研讨活动由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和浦东新区教育局共同主办,上海教育报刊总社、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联合协办,上海市民办尚德实验学校承办。来自全国各地的500多名中学校长、书记、一线教育工作者参加了现场研讨。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开幕式·

教育家精神引领 基础教育创新变革

童声合唱《光亮》拉开了研讨会的序幕。

开幕式由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副主任郅庭瑾主持。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主任李政涛、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基础教育处副处长刘中正、浦东新区教育局副局长沈伟荣、上海教育报刊总社社长仲立新先后致辞。

李政涛祝贺本次研讨会在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示范区的浦东新区及上海市民办尚德实验学校举办,以学术化、系列化的方式庆祝中心成立35周年,更提供了不同目标指向的研讨空间。李政涛主任勉励各位校长心怀谦卑,相互学习,与时俱进,创造学校新的育人样态,一同走入中国基础教育改革乃至世界教育改革的前沿。

刘中正指出,卓越教育专家的引领和骨干校长的专业实践让区域教育走向高质量发展成为可能。弘扬教育家精神,前提是规范办学。基础教育的目标是育人育才,进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而其关键在于创新育人方式,在教学方式,课后服务,成长支持等方面的创新中显示学校的办学质量及办学特色。

沈伟荣对与会教育同仁致以问候。他表示教育是强国之本,教师是教育之机。浦东新区作为首个区域教育综合改革示范区,承担了在教育改革创新路上先行示范的使命与责任,围绕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建设,做出了积极探索和创新实践,未来将继续把教育家精神贯穿教育人才队伍建设的各个方面,走出世界一流的创新之路。

仲立新在讲话中高度评价了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对全国基础教育校长领导力提升及对基础教育创新变革的积极作用。基础教育契合国家教育强国建设,实施教育体制机制变革,要紧扣两个目标,一是推动教育产生历史性成就和格局性变化,一是关注新技术的发展。仲立新社长尤其强调,新技术对基础教育而言不是赋能,而是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新技术发展对基础教育的重塑。



·上半场·

聚焦教育改革前沿 办学实践分享

研讨活动上半场聚焦于上海市民办尚德实验学校、清华大学附中及东北师范大学附中三所学校的办学思考与实践,活动由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主任助理邓睿及中心人力资源开发研究室主任王俭主持。

尚德实验学校姜晓勇校长作《办学文化引领下的学校高质量发展》主题报告。姜校长在四十年校长经历中积淀了对教育本质的认识,以“教育的最大魅力就是让每一个学生都拥有希望”的坚定价值追求奠定尚德发展的文化基石,带领尚德团队走出了民办学校十五年贯通式发展的教育创新之路。尚德未来学校建设也将坚持智能科技、人文艺术、天地自然与社区融通四个维度的持续创新,不断走向高质量发展,融入教育强国的版图。

尚德幼儿园许虹琳园长的报告《十五年贯通式教育起点绘就终身发展特色》以人才贯通培养为视野,从学前教育的尚德理解和学前教育的尚德实践两个方面阐释尚德幼儿园的办园特色。尚德十五年贯通育人,幼儿重“玩”,小学重“乐”,初中重“礼”,高中重“德”。尚德幼儿园以玩为课程核心,玩出创新,玩出睿智,玩出志趣。

尚德实验学校融合部姚可阶校长在报告《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融合行动研究》里介绍尚德课程在走向融合和创新的过程中从关注内容到关注概念,从注重技艺到注重素养,从传统课堂到翻转课堂的历程。在时代改变及对学习理解改变的背景下,数智时代更需要奔赴人的价值,教育的人性化和教育生态的健康发展尤为重要。

尚德学生创新中心张静主任在其报告《大中小幼一体化——科学素养培育的尚德方案》中介绍尚德科学教育作为提升科学素养的有效途径不断走向深化的发展历程。从自然科学课堂起步探索学生科学素养培养,打通与科技创新前沿的链接,促进双师合作校本课程的落地及复合型教师活力成长。随着学校不断发展,尚德科学教育探将索更多元丰富的育人通道。

尚德教师发展中心沈芸华主任的报告《走向开放与生成的教师研修实践》从尚德教师队伍建设目标、培养路径及建设成效三个方面分享了尚德在教师培养上的思考及实践。任务为本,能力为重,价值导向是尚德教育培养的目标。在具体培养路径上,坚持分级管理,分人施策,探索以“课改 教研 研修”一体协调发展的理念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清华大学附中校长方妍在报告《践行教育家精神的清华附中实践》中指出,在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上,清华大学附中坚持一个“中心”,立足两个“基本点”。坚持以纵向贯通培养为中心,以横向学科融通为基础。立足五育并举,全面发展,为党和国家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的可靠人才;打造高质量教师队伍,高质量教师队伍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源头活水。

东北师范大学附中校长邵志豪的报告《三位一体深入推进小初高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中指出,新时代的教育归根结底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邵志豪校长以“小初高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实施模型”为例,介绍东北师范大学附中以“大思政课”为目标,探索“思政课建设,日常思想政治工作,课程思政”三位一体的小初高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新模式。




专家点评




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刘莉莉副主任在总结上午的活动时指出我们身边走向教育家的人正在把理想变成现实。刘莉莉副主任在点评尚德的办学思考及办学实践时说到,不是每一位校长都能成为教育家,他们要有思想力、变革力和辐射力。从目标及路径上循证尚德办学,尚德的大学习场、贯通培养、融合培养、研究支持、课程建设等都为教育家精神注入具体内涵。



沉浸式校园课程生态体验

高能量的校园空间,才能给孩子创造高能量的生命样态,才可能走向高质量教育。校长专家们漫步尚德校园,沉浸式体验尚德生态课程体系。科创实验中心、器乐中心、尚德艺术廊、人工智能馆、篮球馆、羽毛球馆、舞蹈中心、游泳馆、标准化大操场及生态教育基地芃园……丰富多元的校园建设,承载五育融合的课程体系,回应全面发展因材施教的育人追求。尚德校园建设的不断升级嬗变,是源于从空间场域及课程样态上对于创新育人方式的思考与实践。



·下半场·

校长回应  专家点评

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党支部书记韦保宁及中心海外与港澳台教育研究室主任万恒主持本环节的校长回应及专家点评。


校长回应

没有教师的温暖一定没有教育的温度。四川省遂宁中学校长张东回顾接手遂宁中学以来如何打开困局,其关键在于人心。教育的温度,从温暖教师开始。遂宁中学开展一系列暖师、育师、励师工程,从心灵上关怀教师,从专业上培养教师;从而凝聚人心,提振士气,让教师成为品格的示范者,爱心的传递者,智慧的启迪者。

福建福州一中校长蔡辉森从教育的时代环境谈微观方面学校和校长所面临的社会压力。指出尚德体系化的办学思想让人印象深刻,一体化是思维方式,也应该是工作方式。要处理好学校管理中内与外的平衡、远与近的平衡。蔡校长以“七不”阐述福州一中在规范办学下的素质教育观,认为教育尽量靠近学生的需求,帮助学生找到适合的发展路径就是因材施教。

河北石家庄二中校长宋伟阐述个人对教育家精神和教育强国建设的理解,认为形成课程观教学观、具备深厚的人文精神和独特的办学及教育价值理解是教育家精神的日常逻辑。在弘扬教育家精神的实践路径上,教育家精神要少一些功利意识,多一些对规律的尊重。宋伟校长表示好的学校是一所生态学校,一所既有学习质量,又有发展质量,更有生命质量的学校。

青岛一中校长严贤付分析教育面临的社会环境及学生需求方面的变化,指出普通高中育人面临的同质化严重、多样化特色化发展后劲不足、评价单一等困境。青岛一中以变应变,创建国防科技特色高中,创办不同班型满足不同学生适性发展需求,打造以学生为中心以思维发展为核心的素养课堂,探索跨学科融合育人路径。




专家点评




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王俭副教授从本次研讨活动的主题说起,弘扬教育家精神是创新育人方式的基本立场。身临教育现场的教育人要解析教育家精神,记牢才能牢记教育家精神。还需要对标教育家精神,体悟教育家的多重属性和基本特征。在实践上创新育人方式,要坚定五育并举走向五育融合,将国家育人导向目标落到实处。


校长回应

贵阳市实验三中校长梁光斐表示尚德的办学追求浸润于校园每个角落,尚德是一所幸福的学校。创新育人方式作用于学校高质量发展。梁光斐校长分享贵阳市实验三中两名校友的案例,指出育人要看十年后,育分更要育人。对学校而言,明确五育并举是育人的重要路径。贵阳市实验三中“1+N+2+3”德育模式,以1个核心素养目标、N个学科思政、2类精品课程、3个平台共同打造大思政育人体系。

广东省实验中学校长蔡骘在回应中指出,不论弘扬教育家精神,还是创新育人方式,都离不开办学思想,立德树人是其中心。教育家精神有职业、专业、事业和理想四个层次。弘扬教育家精神,基层学校两个切入点,一是绩效工资,一是职称评定。创新育人方式则要激发学生兴趣,提供创新的时间与空间,还必须提供适于创新的土壤创立相应机制。

深圳市宝安中学外国语学校校长刘春景感动于尚德姜校长传奇教育人生及尚德师生呈现出的精神样貌。刘春景校长借用李政涛主任的三部著作回应研讨活动,指出教育家源于对教育常识的深刻认识,对教育规律的充分尊重。对教育忠诚才有活在课堂里的执著坚定。教育家精神更要有对教育与永恒的价值追求,将个人发展、学校发展融入国家民族的发展中。

上海市民办平和学校党委书记胡悦来回顾平和“平而不庸,和而不同”育人理念下的办学历程,指出好的学校应该营造对不一样给予回应的场,从而激发创新力和自主发展的内驱力。平和教师组织建设经历三个发展阶段:学习型组织、共生型组织和生态型组织,并在教师组织的发展中建立起新型和谐师生关系。




专家点评




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戚业国教授指出,教育家精神不只是教育名家的精神画像,而是千千万万教育工作者精神特质的高度凝炼。它落实在办学实践中,体现于教育者对教育的理解和站位,体现于教育者的精神追求和品德修养、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家国情怀和社会使命。创新育人方式要围绕育人目标、育人设计、育人实施及育人评价四个方面积极实践。



·总结·

凝聚教育者智慧 共赴教育改革前沿

李政涛主任表示今天的研讨活动聚焦于三个方面的问题:为什么要弘扬教育家精神,创新育人方式?创新育人方式是指创新什么以及如何创新育人方式?针对第一个问题,李政涛主任指出为什么要创新其关键是需要,时代需要,国家需要,学生需要。创新育人方式,具体说来是要创新教学方式、作业设计、课后服务及成长支持系统等,还需要创新体制机制。李政涛主任借教育强国对与会者提出四点期待,在办学与管理中强价值,强贯通,强机制,强数智。从而做到自我创新,自我突破。

刘莉莉副主任在总结中回顾近两年学术研讨活动,回想昨天,校长们坐而论道,我们离教育家精神还有多远;再看今天,感受着教育家的实践智慧和团队支撑;展望明天,每所学校都有不同的教育选择,希望中国教育千姿百态,争奇斗妍。教育家的样子,活跃于祖国大江南北,他们尊重个性,葆有党性,坚持理性,走在光明阳光的大道上。

本次研讨会在热情洋溢的歌舞《阳光路上》圆满闭幕。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实施的背景下,全国教育改革不断走向攻坚深入。弘扬教育家精神,创新育人方式是目前教育形势下的价值立场和实践指向。本次研讨会凝聚了与会者在教育实践中对于教育家精神的理解,也体现了中国教育人在教育家精神引领下的实践智慧。在创新育人方式中培养教育家,中国教育的未来就是中国教育人的未来。凝炼共识,积极实践。心向往之,行则将至,教育人携手步入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明天。



扫码关注

尚德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