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教研系统必须立足职能定位,聚焦服务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使命任务,坚持问题导向,突出研究重点,提升质量水平,特别要在以下八个方面加强研究。
一是立足育人根本,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研究。推动我国教育改革创新发展和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必须牢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将其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各环节,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四个自信”,立志听党话、跟党走。教研部门要全面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和进课堂的研究。在课程教材建设中,研究如何系统整体设计、分段分科推进,在不同学段、不同学科、不同课程中有序铺开;在课堂教学中,研究如何依据学生不同年龄段认知发展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学习实际,注重讲道理与讲故事相结合、抽象概念与生动案例相结合,引导学生准确理解把握,并将思想认识转化为实际行动。
二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五育并举”研究。坚持“五育并举”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第一要求。围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总目标,如何实现各学科育人目标、育人模式有机衔接,是教研工作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重大课题。这就要求我们积极探索将“五育”有机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的实施路径,加强内容、策略、方法、途径和机制的研究,引导学校在教育教学全过程中,突出德育实效、提升智育水平、强化体育锻炼、增强美育熏陶、加强劳动教育,真正落实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三是聚焦提升教学质量,加强课程实施研究。普通高中和义务教育新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实施,对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提出了明确要求。实施好新课程需要准确把握国家课程的基本原则和核心理念,统筹研究课程、教材、教学、考试、评价等关键环节,重点指导学校做好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在地方课程中充分用好地方特色教育资源,以多种课程形态服务学生个性化学习和全面成长的需要。同时,还应开展课程实施监测研究,及时总结课改经验、解决问题,确保课程实施按预期规划顺利有效推进。
四是巩固“双减”工作成果,加强减负提质研究。以“双减”撬动基础教育整体变革,必须紧紧抓住课堂教学、课后服务和作业设计三个重点,将其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深入研究其内在联系、科学规律和实践经验。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好新课程理念和要求,引导学校在课后服务中加强动手实践、科学探究和德体美劳的培养,有效提高作业设计水平,强化对研究型、项目化、合作式、探究式学习的探索,不仅要促进教师更好地教,更要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不断提高学校育人质量。既要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和求知欲,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探索兴趣。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要在“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为贯彻落实总书记指示,教育部等十八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发挥各级教研部门作用,甄别、培育、推广先进的科学课程教学方法和模式,各地教研部门应加大工作力度,因地制宜抓好落实。
五是突出以学生为本,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教育部等十七部门联合印发的《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要求切实把心理健康工作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学校是预防和干预青少年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关键场所,但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特殊的、复杂的、科学性和实践性都极强的教育活动,如何及早发现学生心理问题并及时开展家校社协同干预,如何发挥好课堂育人的主阵地作用,在各学科教学中全方位融入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各级教研机构重点关注、深入研究,从各方面助力提升学校心理健康工作水平。
六是围绕打牢基础,加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研究。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这是事关大国竞争和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战略部署。基础教育是国民素质的根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必须从筑牢根基做起。要面向全体学生,深入研究人才成长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实施启发式、探究式教学,推进项目式、跨学科学习,培育核心素养,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筑牢基础、积蓄力量。特殊人才不应从中考中掐尖,不能只看考试分数,要注重在过程中发现、长周期观察、综合性考量、个性化培养,这就需要教研部门去深入研究和科学推动。
七是抓住教育改革关键,加强质量评价研究。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评价改革,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教育部出台了《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普通高中学校办学质量评价指南》《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特殊教育办学质量评价指南》,构建了全面系统、以发展素质教育为导向的基础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科学实施教育质量评价是一项专业性极强、富有挑战性的重要工作,也是教研工作的核心课题。要坚持破立并举,深入研究四个指南细化落地的办法,持续完善评价指标体系和实施方法;要研究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的具体操作路径,切实发挥评价的“指挥棒”作用,以教育质量评价改革促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八是积极应对机遇挑战,加强教育数字化应用研究。要充分认识教育数字化对教育改革创新的革命性作用,更加深入研究数字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途径、模式与方法,总结推广利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有益经验和典型案例,帮助教师提高信息素养,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精准分析学情,制定符合学生发展需要的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助力形成数字化背景下大规模教学和个性化培养有机结合的教育新样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