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教育动态

李政涛:校长是首席学习专家

发布日期: 2025-05-13   浏览次数 10
 


全文共1847字,阅读大约需要4分钟


众所周知,和教师一样,校长也是一种“专业”,是能做“专业之事”的“专业之人”,因此,校长完全有资格被称为“专家”。尽管存在“专家型领导”,但并不存在“专家型校长”,因为校长本来就应该是专家,不是专家,就当不了、更当不好校长。问题在于,校长应该是什么样的专家?


首先,校长是“教育专家”。他立足教育实践,扎根教育实践,通过教育实践,在教育实践中理解教育的内涵,洞察教育的本质,领悟教育的过程,践行教育的规律,追寻教育的真理,从而形成了课程领导力、教学领导力、教研领导力和评价领导力等具有鲜明教育内在属性的领导力。所以,他是懂教育的专家。


其次,校长是“办学专家”。他怀揣理想学校的梦想,明晰未来学校的标杆,知悉学校的文化密码,深谙学校的管理之道,从而一跃成为一所学校的掌门人,掌握了打开学校办学之门的钥匙。为此,他是懂学校的专家。


再次,校长是“育人专家”。他知道所有的教育和办学都是为了育人,因而始终在探索和把握育人的规律,感知和体验育人的艰难,同时善于把“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等宏大、抽象的理想目标,转化为微观、具体的专业行动。由此,他是懂育人的专家。


校长的如上三重专家身份,可能是一种常识性认知,但在我看来,还不足以充分证明校长是真正的专家,还需要增加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即成尚荣先生所言的“学习专家”。当然,有资格称为学习专家的人很多,如教师也是学习专家中的重要群体,就此彰显了作为育人场所和学习中心的学校独特且重要的地位:这是一个汇聚了一群学习专家的地方,是以培养更多未来学习专家为目的的场所,是一代代学习专家成长的家园。既然如此,那么校长是何种学习专家?我认为,不妨在前面加一个“首席”,即校长是学校场域中当仁不让的首席学习专家。


何谓“首席”?校长作为学习专家群中的“首席”意味着什么?一是典范和示范。他理应成为别的学习专家瞄准的标杆,率先垂范如何既爱学习又会学习。正如我们无法想象,一个不爱学习也不会学习的教师,如何教学生爱学习和会学习,同样,我们更无法想象,一个不爱学习也不会学习的校长,如何能够赢得师生的信任和尊敬。我们需要形成这样的“教育常识”:校长是“学习模范”,是学校里最爱学习也最会学习的人,如此才有资格促进和帮助师生更好地学习。二是引领和指导。校长是领着师生走向学习专家的引路者,并对他们进行基于学习、为了学习的引导,是为师生化解学习困难、走出学习困境、提升学习质量提供精准帮助的指导者。三是领导和管理。他能够在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质量和学习环境上,为师生的学习进行规划与设计、管理与评价、改进与提升、创设与优化。


作为学校首席学习专家的校长,如何更有效地开展学习呢?


在学习目标上,最核心的目标指向教育家精神的培育与涵养,最关键的提升点是聚焦思维短板,改变思维方式,提升思维品质。


在学习内容上,最需要学习的是新政策。政策是用来“明方向”的,指明“走到哪里去”“如何走到那里去”。作为“领导”的校长,是领着一群师生和家长朝着一个特定教育方向前行的人。善于进行精准的方向定位和锚定,是校长领导力的第一前提或第一基础。当下,校长最需要学习的政策是《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从中生发的必答题是——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学校何为?校长何为?


在学习场所上,“现场”是最重要的学习场所。一是学校现场。教师的学习现场在课堂,包括自己的课堂和别人的课堂,而校长的学习现场则是学校,包括自己的学校和别人的学校。二是会议现场。无论是自己组织的会议,还是参加各种别人提供的会议,校长参会的机会远多于普通教师,会议时间在校长的工作时间中占据了很大比重。因此,如何把开会的过程变成学习的过程,真正把“会议时间”变成“学习时间”,把频繁的开会转化为高密度、高质量的学习,就成为校长学习的核心任务之一。


在学习方式上,最能体现校长角色特质的学习方式是“战略性学习”,而非“战术性学习”。前者的背后体现的是“战略性思维”,是将局部放在全局中定位,将个体放在全体中思考,致力于现实之眼、历史之眼与未来之眼的融会贯通,朝向于个人志趣和本校发展与时代精神、教育强国、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度勾连。最有效的学习方式是综合性学习,即阅读与写作、输入与输出、倾听与表达、反思与行动、复盘与重建的综合融通。


在学习工具上,要充分依托数智时代的技术平台与工具箱,让校长在会用AI、用好AI中进行创造性学习,最终提升校长的数智化领导力。



本文作者系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主任、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所长


相关文章推荐

李政涛丨深化“作例研究”:深到哪里去?

李政涛丨找到让“中层”强健有力的密码

李政涛丨引领学校更好发展,校长需要掌握的三种思维方式

李政涛丨判断教师思维品质的八个基本维度

李政涛丨让学校弥漫“学术”的气息




5期文章回顾 
 



褚宏启丨尊重并保障中小学生的休息权

张菊荣丨明明白白上好课:教学评一致性的探索与深化




文章来源:

《中小学管理》2025年第5期 · 卷首

文章编辑:谢   凡

微信编辑:黄子珂

微信设计:新媒体运营部


转载自中小学管理杂志社微信公众号

@

关注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

官方微信号:NTCS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