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教育强国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确保党的事业后继有人的根本要求。我国在校学生2.9亿,约占总人口的21%,其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直接关系党和国家事业薪火相传。当前,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严峻复杂的形势和挑战。必须立足两个大局,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信心,立报国强国大志向、做挺膺担当奋斗者,确保培养的人始终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社会主义。
建设教育强国是应对世界百年变局、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赢得战略主动的重大抉择。随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发展,教育在加快前沿新兴领域人才储备,推动新技术加速迭代和融合应用中的关键性作用越来越凸显。把建设教育强国作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先导任务、坚实基础和战略支撑,将为国家核心竞争力注入可持续动能,为国家赢得未来战略主动提供有力保障。
建设教育强国是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求。我国发展条件和增长模式都在发生深刻变化,新产业新业态快速发展,迫切需要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教育是激活新质生产力的基础和先导,这就要求高校发挥高水平人才培养主阵地、基础研究主力军、重大科技突破策源地作用,成为战略引领力量,以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为牵引,建立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相互支撑、带动学科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机制,更多产出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并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更加有力地支撑高质量发展。
建设教育强国是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现实需要。新时代以来,我国建成了世界最大规模且有质量的教育体系,教育领域“量”的短板已经不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而“质”的需求更加凸显,人民群众对接受更加公平更加多样的教育充满期待。同时,我国人口发展呈现新的趋势性特征,人口老龄化、少子化、区域增减分化,对教育资源配置的前瞻性、科学性、动态性提出更高要求。建设教育强国,迫切需要着力解决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充分保障人民群众平等受教育机会,不断增强教育获得感。
二、牢牢把握教育强国建设的正确方向和总体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鲜明提出教育的“三大属性”,精辟概括教育强国“六大特质”、“八大体系”的基本特征,深刻阐述建设教育强国必须处理好的“五个重大关系”,整体擘画出教育强国建设的战略图景。
“三大属性”是教育强国建设的根基和原点。“全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是总书记关于教育本质特征的重大理论创新。政治属性回答了教育“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体现我国教育的根本方向。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人民属性回答了教育的基本立场问题,体现我国教育的根本价值追求。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聚焦解决群众关心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以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战略属性回答了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问题,体现教育在党和国家事业中的先导性、基础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必须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对教育科技人才的需求,强化教育对科技和人才的支撑作用。“三大属性”内涵丰富、相互联系,深刻揭示了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鲜明特色和独有优势,要求我们体现到教育强国建设各方面全过程。